1950工资多少人民币?

公冶子空公冶子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51年,我国实行了“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劳动者通过参加社会劳动获得劳动报酬(主要是现金收入),其收入来源有: (一)标准工资。标准工资是实行“按劳取酬”制度的主体部分。它是由政府直接发给个人的工资性收入。从1951年起,按照不同的工种、劳动条件和付出劳动力的大小,将标准工资分为24个等级。

(二)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按照完成规定的件数或工作量发放的工资。它与标准工资的区别在于计算工资的依据不同和支付的条件的差异。 (三)奖金。它是针对超额劳动、高附加值劳动和不固定性工作而支付的额外报酬。

(四)津贴。它的主要用途是补偿因特殊工作环境、条件和工作造成的损失以及额外的成本支出。 根据上述规定,个人获得的劳动报酬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是由工厂、矿山企业等直接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二是由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各种奖项和津贴;

三是由人民公社统一发放的口粮、资金和工分; 四是以实物形式折抵的粮食、煤炭、油盐等生活用品。 在计划经济时期,除极少数奢侈品和农副业产品实行市场调节以外,绝大多数商品都是实行计划供应,用票证来取代货币作为主要的支付手段。以实物形式发放的生活用品实际上也是计划指标的一种体现。

在50年代中期以前,国家制定的物资分配计划远远低于实际需求数量,虽然经常处于短缺状态,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物价上涨。为了保持工资的购买力,当时普遍采用增加补贴的方法,比如粮补、肉补、煤补、电补等各种生活资料补贴。

50年代的财政补贴与税收相结合,平均达到GDP的36%以上(最高达46.7%),比现在还要高出近一个百分点(目前中国的减税降负力度每年大约为GDP的10%左右)。 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政府的财政支出和物资调配能力都大大削弱,尽管对农产品和重要工业品都采取了统购统销的政策,但在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却越来越依赖市场力量。虽然此时农村人口仍占据总人口的大部分,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反而逐渐缩小。

1958-1961年间,由于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国家财力有限,对农民的收入仅给予了少量补助,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开始出现反差的趋势。到60年代末,尽管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已经拉开差距,但城市居民的高额公积金和失业、救济、医疗等社会保险金基本上抵扣了名义工资中属于劳动分红的部分,加上单位供给的饭菜、住房等,实际收入仍然难以明显区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