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币什么样子?
1953年10月,为了统一全国人民币印制标准,国家财政部长郭沫若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聂荣臻联合签发命令,成立了“中国人民币编制委员会”(简称“人委印钞厂”),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主管,直接受中央军委指挥,负责印制第二代和第三套人民币。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物资极度匮乏,技术条件落后,纸张、油墨等基本原材料十分短缺。而印制钞票是特种工艺工种,技术难度非常大。在研制印刷设备的同时,人委印钞厂组织力量研究印刷工艺技术,并分别于1954年和1956年完成了2套人民币的绘制。
1957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胶印机试制成功,为加快第二套人民币印制赢得了条件。同年3月,第二套人民币完成制作,共印制了10种面额纸币、8种辅币券和5种徽章。其中1953年版5元纸币被公众称为“炼钢五元”,因为其背面左侧图案是炼钢工人形象;而1962年版的1角钱纸币则被称为“枣红一角”,因其正面图案是农业生产场景。这些纸币由于印制时间早,发行数量少,如今大多被收藏界视为珍稀品。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现代货币》介绍,到1964年年底,总共生产了1.56亿元钞票,只发了1.37亿元,还有1900多万元没有发出去。这些钞票有的用来赠送给外国政府,如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送的礼品钱,还有一些是作为礼物送给了国际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