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钱人民币有多重?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第二套人民币于1953年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开始发行、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开始发行。从第一套到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时间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一)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953年 为了准备印制钞票,当时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没有开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所在地选了现在的北京西站附近,即原中国人民银行业署旧址(现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大厦);为了掩人耳目,工程又分两个部分进行:先在天津建一个“造币厂”,接着在北京西郊建了另一个“造币厂”(今中国人民印刷总公司北京分公司)。
因为当时处于战争时期,各种原料极其缺乏,为了保证新货币的发行,中央银行想了很多办法:首先是在纸张方面做文章,用颜色区分不同面额的钱币。原来计划的第一套人民币是五色纸币,也就是红黄绿蓝灰紫七种颜色的纸币各印一张。但在实际印制的过程中发现太花哨了不好管理,所以最后只用了四种颜色,也就是目前大家看到的绿、棕、蓝、黑。 虽然只有四种颜色,但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的意义和用途。比如绿色用来表示钞票的面额——10元、20元、50元、100元的钞票均为绿色,象征繁荣昌盛;蓝色代表的是工农兵,象征工农联盟;黑色代表了知识分子的形象;而红色则是代表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除了颜色外,第一套人民币还根据面值的不同设计了不同图案,1000元券上面是拖拉机,象征着农业;500元券上是火车头,象征着工业;200元券上的轮船,象征着交通运输业;100元券上的煤矿工人和铁路机车,象征着基础产业;50元券上为棉花和石油钻探,象征新兴行业;10元券上的纺织机,象征轻工业;5元券和3元券上的钢轨和石油塔,象征重工业;2元券上的锯木和冶炼,象征手工业;1元券上的煤油灯和纺纱,象征传统民间行业。
这套人民币的设计体现了党的“一面旗帜、一个声音”的宣传思想,所有图案不加注明,均象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围,共同努力发展经济。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一想法无疑是了不起的。 不过由于时代所限,第一套人民币在印制工艺方面的落后也是显而易见。比如因防伪技术有限,钱币的票面用字全部为繁体字,而且所有的图案都是雕刻版,这样的制钱方式极易被伪造。因此从1955年起,政府开始回收并销毁旧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停止流通。
(二)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10月 为了解决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辅币不足的问题,1953年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时发布《关于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的命令》。 第二套人民币一共发行了10种,其中纸钞有5种,硬币有5种。10种钞票中,有9种是由前苏联代印制的,仅有1张2元纸币由北京印铸厂印制。这是因为我国在此之前一直没有自己的印钞厂,所有的钞票都是由津京地区的印刷企业代为印制。
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还首次增加了面额标记,如1角、2角和5角的钞票边饰上有字母 “Y”,1元的钞票中正面或背面有阿拉伯数字 “1” 的字样。这些标记是为了方便民众分辨新旧版钞票,防止不法之徒造假。
不过,第二套人民币的防伪能力依然比较弱,容易被不法奸商伪造。因此自1955年3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出公告,对第二套人民币实行限量发行,并对一部分面额的纸币只收不付,进行调拨封存,1957年以后陆续收回。
(三)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2000年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开始发行,一共发行了三种面值:10元(景云祥)、5元(赵丹)、2元(刘宇春),此外还有1元(周祖焕)、5角(宋德润)、2角(张光英)、1角(姜英)。这套人民币采用了胶印、凹印、凸印和手工调色墨印等工艺,提高了防伪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第一套在印制过程中使用金属探测器的人民币,保证了这套人民币的发行量。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有些伪钞仍然难以识别,直到进入电子检测阶段才能最终辨别真假。第三套人民币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