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有没有收藏价值?
从历史价值上来看,珊瑚的收藏意义远远大于玉石和玛瑙。 珊瑚的古称“赤玉”或“红色宝玉”最早出现在汉代的《西京杂记》中:“汉文帝乘辇,过未央宫,龙尾道上有赤白玉屏风十二,刻疏勒以为饰。”而“珊瑚”一词最早也见于东汉王逸注的《楚辞·九辩》: “衔烛帝之龙兮,采珠东海珊瑚洲。” 可见至少在汉晋时期,人们就已将珊瑚与玉相提并论了。
南北朝时期的《南史·任昉传》还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梁)简文为尚书令,诏敕方幅,皆有赏赐……其题榜及书启表笺,并须绿绫,虽兼有他物,莫得通夜。任昉手迹,特免此律。” 也就是说,当时皇帝的圣旨、皇帝的令牌甚至是尚书令办公室的横幅,如果用珊瑚装饰的话都是可以的,并且是受法律保护的。古代的皇室和贵族确实将珊瑚视为与玉一样的高贵材质。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具开放性的朝代之一,唐人也同样以拥有珊瑚为荣。公元690年,武则天为自己生日举行盛大的庆典,她下诏在洛河进行龙舟比赛,并命令百官轮流赋诗祝贺,大臣们纷纷献媚,将象征皇帝权威的珊瑚树献给女王。诗人宋之问更是写了一首《明河篇》歌咏此事:“明河一曲影,汉水九重城。寒集枫林叶,光移渚莲茎。晚来秋色浅,先觉晓风清。谁道君王宠,边烽自尔轻。” 在宋朝,由于和田玉的来源地昆仑山离中原地区已远,加上玉材产量有限,宫廷所用玉器大多是来自于辽金时代的“辽金供玉”,珊瑚则成为了皇宫中的常见之物。南宋皇帝居住的地域一度相当狭小,连杭州都被金兵占领,但是据记载南宋宫廷依然储备了数量可观的珊瑚: “绍熙元年四月十一日,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朱芾奏:‘检会绍兴二十八年六月十六日指挥,户部依江浙所进赤金、珊瑚、琥珀等物,造作成器者,令本处监司措置买纳。’”“隆兴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户部奏今岁计司买赤金二百两,珊瑚一百五十两。”
清代,皇家不仅把珊瑚作为首饰佩戴,更把它当作饰物置于案头。乾隆皇帝还是位颇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全集《御制诗集》就有很多首关于珊瑚的诗作,如《得珊瑚珠数颗》:“红珊瑚,色鲜艳,颗颗真珠值万钱。”《珊瑚扇》:“半树丹砂映夕晖,阴晴朝暮丽光辉。” 除了帝王将相以外,珊瑚也是文人雅士的随身之物,如宋代苏轼的《珊瑚钩颂并引》:“东坡先生平生熟珊瑚不下十斛,或戴或持或缀于席上。”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也提到:“珊瑚树,一名赤木,形似椴木,色如红霞。其质轻浮,可悬于座右,拂尘置几,甚可观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