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臼有价值吗?

闻铮萱闻铮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石舂,又叫石杵、石碓、土碓。旧时农村常见的用来加工农作物,特别是用来磨糯米粉的工具。 《释名》中说:“杵,舂也,以手拊碓,使其舂也”。可见其原理与脚蹬石碾一样,都是使用机械力的作用使食物成熟或者软化。 在工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发明了这种简单而实用的小型加工工具,十分了不起。

关于石舂的形制,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械》中载:“石杵,广西州郡皆有之……状如锥,有锐底者、平底者。农人掘地作臼,以石杵舂米,亦有用木头作杵的。”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也说:“石舂,南方州郡皆有之,大不过二三尺,形如锥,有锐底、平底的… . ”所描述的与现在见到的形状基本一致。 石舂用坚硬的石料做成,一般有一根圆柱形的主体,底部有一个圆孔,有的在顶部还有一个盖子(图1)。使用时,把需要加工的粮食放在底下圆孔内,用木槌或者石槌不停地舂打,使粮食从圆孔中漏下去,沉淀成米粉。 图1 我国古代有不少诗词文赋都描写过石舂,说明它是非常普通的民生用品。但正因为如此,反映到文物领域,就成了小众的收藏品。目前,我见到的石舂主要来自汉代和宋代,其中以汉代的居多。它们大多身世不明,来源无考。

因为用途限制,石舂目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民俗、民间文艺方面,它在收藏界的确属于比较冷门的品类。 但不可否认,这些简单的加工器具,在当时的条件下发挥了巨大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