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多少铜元换一个银元?

商春敏商春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市场上流通的外国币中,比重最大的是西班牙本洋和墨西哥鹰洋,其次是香港英帝宝钞、澳大利亚元、日本明治元宝等,这些外币都是在旧中国广泛流通的货币。 据《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经济篇)记载,1935年以前国民党政府发行过三种纸币——法币、关金券和交通银行兑换券;同时代理美国货币局委托事,发行美元国债8亿美元(1947~1948年间又连续发行3期,累计达12亿美元),但这些纸币的发行量远远低于同时期的银币和铜币。在这期间,国民政府以法币收回各银矿开采权,并以关税收入作为担保,先后从英美两国借款5.7亿英镑(当时约合6.8亿美元),用来铸造发行关金券,其中英国借款3亿英镑,美国借款2.7亿美元。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到建国初期这一历史时期,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以关金券为主。据统计,抗战胜利时,即1945年的上海市场,每元关金券可以兑换美元3.9元或英镑2.3元;到1947年时,每元关金券只能兑换美元2.8元或英镑1.7元。

为了摆脱财政赤字,扩大通货发行量,1948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央银行”,统一管理全国金融,并发行代用证(即钞票)。同时,规定关金券与代用证5:1兑换,代用证与黄金、白银储备按5:1比例挂钩。但新钞发行后由于信用不佳,人们纷纷到银行兑换现金,以致于出现“挤提风潮”。随后,国民党政府又颁布了《银元政策》,规定银元必须按指定价格买卖,严禁私相交易,导致黑市金价暴涨。为了打击炒金者,国民党政府还派军警取缔金店和外汇市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