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体书法好吗?
首先,我们要对“燕体”的起源做以了解。 “燕体”是1949年之前,中国国民党所推行的一种“国书体”字模,由于这种新字体是由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在1935年至1949年间主持编写的,所以也被称之为“民国标准字”或称“民国新字体”。 据有关资料记载,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为了推广汉字改革,也曾经组织过一批专家拟订了一套简化的汉字方案,这套被命名为‘当用汉字’的方案,其最终成果是在大正十年(即壬申年)正式公布并用于印刷出版物中。受此影响,民国政府于1928年开始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简化汉字的试验与研究,并在同年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但遗憾的是,因为当时正值国共内战时期,这项计划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又重新推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汉字规范,这便是后世所称之“民国标准字”或称“民国 新字体”的由来。 那么,所谓的“燕体”究竟是什么呢?其实“燕体”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南京政府教育部主持制定的「民国新字」,又称「正体字」、「国标汉字」等。此新字体由日文汉字改革方案发展而来,经过了中国文字学家反复斟酌修订而成的一套较为完整的现代汉字书写体系。 而这套体系最早则是由国民党内一位叫「陈立」的学者提出的,后因其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受命编写一套可广泛用于报刊杂志和公文往来使用的标准范本,从而使其名字广为流传。此后不久,他又受邀出任了南京政府教育部正副部长兼国语统一委员会主席一职;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一系列「国立标准字」作品问世于世.而陈立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民国体之父”。所以说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基于日文字母演变而来的现代汉字的书写系统”——这一点很重要!
其次,我们应客观公正地进行分析评价。 在我看来:无论是什么样的书法作品都应遵循一个原则——“法无定式,取法乎上”,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风格来。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必要过于纠结于某一种特定的书体,应该先从基本笔画练习入手,再逐渐融入自己喜欢的风格之中去即可!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书体的写法虽然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它们的本质却都是相通的——只不过由于创作者个人喜好以及创作目的不同使得它们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而已罢了... 所以我个人并不反对学习某种特定风格的书法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但是一定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任何字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一味地去追求所谓“完美”反而会使自己迷失方向变得无所适从……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最后才是考虑如何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如果以上几点你都做到了那就恭喜你成功迈入到书法爱好者行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