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年是几年算时间?

邰沛馨邰沛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己算账时忘了年代,或者是在看一些民国时期的影视题材的题材时,对“民国几年”这个时间不太明白,下面就来给大家讲一下,到底“民国几年”怎样算时间,以及它的用法和意思。

问:我在一档民国的节目中发现,“民国八年”被解说为1919年,而“民国四年”被解说的却为1915年,两个时间隔了那么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解:所谓“民国某年”并不是说从1912年正式建立中华民国之后,就以年头加以计算。实际上,它是指从清王朝皇帝让位至民国元年时为止,所用年号的时间。

例如:日俄战争于1904年爆发时,清政府仍保持着原有的年号,没有改用公元纪年;日本胜出后,于1905年才改元日皇明仁,同时宣布日俄和平条约。从1904年到1905年,中华民国仍沿用前朝年号,1904年是宣统六年,1905年是宣统七年。直到日本承诺“日韩合并”后,中国才在1907年改元“宣统八年”。

而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沿用公元纪年,直至1914年8月,朝廷改元以后,才放弃纪年。一般采用 “民国何年”的称谓,主要是为了避免与公元体系产生混淆,故而在提到中华民国的成立日期时,使用“公元一九一二年”的说法。

“民国四年”可以算作1915年,因为从公元记年起,此后就是民国了。虽然封建王朝的帝制已经被推翻了,但老百姓仍然按照自家的封建习俗过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在这种形势下,想要老百姓很快转变观念,过“新中国”每年的“元旦”,似乎不太现实。而且元旦的说法在民国时还一度被改成了新年(由于当时受日本影响)。

所以在民国初期,老百姓仍然沿用帝制时期的老习惯,把正月初一称为“新年”(即现代的元旦),而把公历1月1日称为“新年”。从公元纪年起,采用公历,才把年初一称做“春节”。

所以在春节这天,“民国几年”就算几年,这个“年”就是农历年,也就是俗称的“过年”。

一般说来,以“公元”纪年(也称“岁首”)的人们,有给自己过“新年”(即公历1月1日)的习惯。给公历1月1日过“新年”的人,很少把年初一叫“春节”(实际上是叫“新春”,类似于“元旦”),他们往往把年初一称作“过年”。

从以上描述能够理解,“过年”这个概念,除了除夕到年初一的农历时间外,还有许多引申含意,因为传统社会有漫长的白年过,也有很多的重大节日过,这些都与“过年”相关,都需要张弛有度的心理调节来适应。所以过年其实是一个时间艺术和心理艺术。

其实还有一种叫做“过大年”,那是特指春节。

也就是说,“过新年”可以理解为公历1月1日;“过年”可以理解为整个农历年初,或者是指除夕到年初一;而“过春节”,则只能是指一年的开始,即农历年的正月初一这一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