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法币相当于多少?
要了解法币与民币的兑换比率,必须先知道法币与台票的兑换比率。因为在台币未出现以前,法币在本岛是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法币与台币的兑换,是依据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环境而变的。下面就把这些时期分为五个阶段,分别说明当时的兑换率:
第一段为法币的诞生----1935年4月20日:这一天中央银行印刷一新,改采发行纸币的银行制度。自此,法币这一名称诞生。当时,法币每元相当于现币三圆,而成为法币法定兑换银行家的本位货币。所谓本位货币是指一个货币区中所使用的、主要流通的、固定支付的币值。
第二段为通货加倍的时期----1935年-1937年7月:这段时期为中国法币的膨胀期。由于在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法币定方为1元,同时取缔银本位。此后,法币发行量增至15亿元。但因法币无金备担保,而人民对这种无保证的法币信任程度不大,因而法币在社会上流通的并没有那么广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军费激增,日本侵略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的物资通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币政策反而得到了强化。为提供军需。法币发行量更增至500亿元。于是出现了“币制改革后,中国首次出现通货膨胀”的局面。
第三段为抗战期间的通货膨胀----1937年7月-1945年8月:这时,人民所持有的法币几乎不断地在膨胀。1937年12月又增加为1000亿元,1938年再增至2500亿元。1939年5月,增加为5000亿元。1940年,更进一步增加为2.5亿元。到抗战末期,法币最高发行额达4625亿元。在这漫长的8年时间里,中国虽然一直处于抗战的忧患之中。但法币却成为了中国最大数量的纸币。
第四段为抗战胜利后的通货紧缩期----1945年8月-1948年6月30日:战争结束,中国又出现一个强烈的通货紧缩局面。法币的发行因战后物资紧缺而逐步减少。1946年3月,冻结所有法币存款的利率,同时维持严格的兑换原则。到了1948年6月30日,最后完全断绝法币的兑换能力。而此时,法币已贬值为2500亿元。
第五段为实行黄金本位时期的币制恢复----1948年7月-1949年6月:1948年7月1日中国开始实行“黄金本位”。法币完全取消,同时,银圆定值每枚200元。但由于中国黄金储藏量太少,不但无能力供人民自由兑换。同时,法币300万枚才等价黄金1两,法币价值还低于通货膨胀前的水平。
总结:从上面五个时期的法币与银圆或者法币与台币的兑换比率可清楚地看出:法币随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更其价值。然而,法币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经济史上却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因为这是一个中国最大数量的纸币所标示价值的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