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著名的书法?
1、《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三经碑》,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宰相褚遂良监书,由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用篆书、颜真卿用楷书书写的碑刻。该碑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2、《玄秘塔碑》,又名《韦述玄秘塔碑铭》,武后之孙韦述撰并书,记述唐僧一行禅师生平事迹。楷书,共13行,每行20字不等。石原在陕西西安,明代初迁移至北京。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字体清秀俊美,笔法严谨利落。
3、《李阳冰三坟记》,李阳冰,唐代书法家。李阳冰善真、行书,尤以隶书著称,与李白并有“李杜”之称。该《三坟记》为其行书代表作之一。原石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池外西北岸。现在其石刻复制品置于西安市碑林博物馆内。此碑是唐代行书难得的珍品。
4、《勤政亲贤殿记》,又称《御制勤政亲贤殿记》或《乾隆御笔勤政亲贤殿记》,是清高宗乾隆皇帝亲笔所书的汉字墨宝。现为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精品。
5、《华岳庙碑》,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九月立,记载当时维修华山庙貌的情形。为时任华阴县令王应奎撰文,杨继盛(明世宗时大将)书丹。此碑字形方整,楷法谨严。现为重镌本,原碑今存于陕西华阴故城之中。
6、《郑文公砚台碑》,又名《郑板桥题跋》,清代画家、书法家郑燮(号板桥)所作。石碑上端残毁,下余文字尚完整无缺。为著名的楷书作品。现存放于徐州市徐州博物馆。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辣又现以醇稚,既表现以凝重又现以飘逸,既表现以含蕴又现以淋漓,其不囿于任一类又是其类的极致”。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氏七君子之一,唐代名臣、书法家。 擅长行书、楷书,自称“偶为行草,闲作游丝”,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宰相韩琦(1008-1075)以“轼才远大器,他日自当为天下用”保,乃复职。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