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钱怎么制作方法?
铸造方法
清代铜钱多为中央与各省、府、州、县等机构制造,铸币材料选用黄铜(铜、锌合金)和紫钢(铜、硫合金),铜占88%,锌占6%,硫占6%,镍和锡占8%。为了达到较好的耐蚀性和加工性,在铸币的合金中均加入了少量的铅,一般含铅量不高于5%。
黄铜与紫铜相比,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强度,耐磨,耐腐蚀,加工性能好等优点。但锌的熔点低,锌锌合金铸造熔液粘度小,容易氧化燃烧,容易造成铜币穿孔及腐蚀,缩短了铜币的使用寿命。铅则恰恰相反,其熔点低,易于熔铸,流动性好,铸造的铜币文字图案清晰。其强度低,硬度低,铸造后易被磨损、腐蚀。锌、铅的比例不同,铸币的材质和耐蚀性能差异较大。
清代铸造方法大致有翻砂铸造、熔模铸造(失蜡铸造)、压铸、碾光、锉边、剪切、穿孔等。
清代铜钱铸造由户部工部监督各地钱局,铸造钱币的原料、规格、品相、式样等都要经过户部工部的批准。清代铸造工艺,在沿用宋、元生产技术和手工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工艺和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例如熔炼、加工,翻砂、轧片、冷作、冲孔、浇注、碾光、锉边、剪切等工序,均由手工操作。
在机械的带动下铸造,清代机器设备在铸造行业中开始运用并不断完善、革新,铸钱作坊普遍采用蒸汽机作动力,压锭和轧片,分别由液压机和轧机完成。有的铸钱局还采用铸造机器铸币。如湖北宝武局、江厂使用英国和日本仿造的蒸汽机,开我国应用铸造机器铸币的先河。
清代铸造厂铸造钱币的设备、工具、量器比较齐全。主要有火盆、火炉;风箱、锅炉;手锤凿、钳子、套筒扳手;锯、铣、钻、拉床;冲床、压力机、滚筒机、锉边机;卡尺、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