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化玉鱼形很小价值多少?
西汉早期,随着国力的强盛和经济的发展,厚葬之风日盛,人们生前的享用之物在死后多随葬墓中,金、玉、银、象牙等珍贵之品也成为制作葬玉的材料。同时,随着和田玉大量传入中原,鱼化玉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据专家介绍,鱼化玉是将和田玉解玉后,挑取白润部分雕刻成鱼形随葬品,是汉代葬玉中比较有特色的玉器,多发现于陕西、江苏、山东、湖南、安徽等省。1995年,在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了近百件精美玉器,其中鱼化玉就有77件,绝大多数出土时就镶嵌在棺内的丝绸上。
汉代玉鱼多为佩件,因汉代人认为鱼儿繁衍不衰,佩带玉鱼可象征生殖繁盛,子孙绵延。鱼化玉的造型一般为无鳞片的双尾鱼,工艺多采用浅刻勾线和平雕技法。这类鱼化玉形体很小,一般仅为1至3厘米。记者在陕西省博物馆看到,鱼化玉有单孔、双孔两式,双尾鱼圆腮尖嘴,两眼用斜刀技法刻出,尾部作燕尾式弧曲镂雕,腹部用斜刀浅刻出一横道代替脊线。单孔鱼化玉多在一侧上端钻一孔,双孔鱼化玉上部两角各有钻孔,以便缀系使用,玉鱼背面无纹。
据专家介绍,从陕西、江苏、山东、湖南、安徽等地出土的鱼化玉来看,大多数都是和田山料玉,少数为山流水和戈壁料。玉色以羊脂白和青白玉色为主,少数为青玉色等。由于年代久远,出土的鱼化玉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有的已全沁成鸡骨白状。因鱼化玉的尺寸大小相对稳定,变化不大,一般只有1至3厘米,所以它的真伪不难鉴定。作伪者要么仿制尺寸远大于真品的老玉鱼,要么仿制尺寸相近的现代玉鱼,一眼便可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