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比中国更黄的海吗?

幸东云幸东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一个你可能不敢相信的,中国的黄海其实是乳黄色~ 黄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与太平洋和日本海相通,在山东省北部的烟台和威海市之间。 这里不仅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的海水染黄的海域之一(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放牧地区之一。 在古代没有化肥和农药的时代,黄河流域的植被非常茂密,夏季大量的水汽被抬升到高空形成一个稳定的环流,为华北平原提供大量的降水。同时也有足够的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河流泥沙含量过多。但这样的环境并没有持续太久。

从公元前5000年开始,黄河中游进入了青铜时代,人们开凿了沟壑用以灌溉,同时也为了泄洪,但是这样一来植被受到了严重削弱,黄土高原失去了水分的滋润变得干燥,随着春秋战国的乱世,人口开始密集起来。在黄河中游形成了中国第一个文明中心——华夏民族的主要聚居区。 但是,这里也带来了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

黄土高原的土质是颗粒比较粗的黄土,本身带有一定的腐蚀性,再加上这里的植被原本就很稀疏,所以水土流失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些富含矿物元素的土壤被冲入河道,顺着河道流入沿海,使得近海区域土壤盐度升高。

黄河中还携带了大量的有机物质,为沿海地区的红藻、真菌等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因此这一片海域的浮游生物量非常高。 高浓度的有机质又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来源。这些细菌以有机质为主要营养,通过光合作用将海水中的氮气、硫化氢转化为自身的组成成分,同时又把海洋中的磷酸盐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能量。这个过程能够释放大量氨分子,硫酸和硝酸根离子,从而为海洋硝化-反硝化过程提供物质基础。

这些细菌还能降解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最终生成氨态氮、有机胺和酰胺类化合物供自己利用。这些含氮化合物被海藻等吸收后,再回到海洋生物体内,形成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等高分子化合物。 这样,在中国就形成了“无机养分-细菌-有机质”的闭合循环系统。

另一方面,海水中过量的铁、锰等矿物质受到细菌的作用,会形成活性较高具有催化作用的金属硫蛋白,加速了海洋中对有机质的氧化作用。 可以说,在中国这方土地上的每一次进化都伴随着环境污染。

任若恩任若恩优质答主

渤海是中国大陆胸脯上的一只海盆子。它虽是海,但是不像东海、南海那样气势辽辽,波浪万顷,而是有点海不啦叽,水不多,不够深,海水也不够咸,而且四面环陆,只有一个直口,叫海涧口,又叫渤海海峡。它的东面是山东半岛,南面和西面是华北平原北翼的河北、山东两省的北面,北面是辽东半岛的南端。它的南北长约500公里,东西宽约350公里,面积只有约8万平方公里,不及我国最大湖泊青海湖的40倍。渤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和天然气,所以渤海的北面海岸上钻井林立,油井星罗棋布。

渤海的黄,在于它的南面和西面的入海口,汇积了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含沙量十分丰富。由于渤海口窄腹宽,水量不够充沛,再加上海底很平,海流不急,冲不掉泥沙,所以浑水和清水就在北部交汇,形成了两个水区:浑水区呈三角州形,含沙量很大;清水区很清,透明度约2~3米。就整个渤海来说,含沙量每立方米约20克,比长江的含沙量还大6倍多。由于水很浑,渤海的鱼少,只有比目鱼、鳓鱼、鲈鱼和虾、蟹、海蜇等170多种。渤海水中的浮游植物繁茂,水底底栖的藻类也十分繁茂。渤海沿岸的盐场星罗棋布,有名的就有长芦盐场。渤海的北岸,有著名的工业基地京津塘地区和辽南工业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