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镜最大多大?
清代铜镜在清代所有工艺美术品类中,是存世最多,也是发展最为繁盛的一个品种。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清代铜镜流传于世。在民间,仍有不少清代人使用或收藏的铜镜存留,有相当大部分成为文物收藏爱好者的藏品,其存世数量十分可观。
清代铜镜的铸造风格与前朝相比,可谓是自成一格。此时的铜镜在造型和装饰手法上都有了新的变化,成为清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造型来看,在继承明代传统制式的同时有所发展,以圆形和长方形为主,同时流行葵花式、桃式、菊式、菱花式、亚字式等特殊造型.尤其是葵花式,在清代得到大力发展的造型样式,其制作工艺非常发达。在装饰手法上,除铸造、雕刻外,鎏金、螺钿、戗金、百宝镶嵌等工艺被引入铜镜制作中.尤其是螺钿、百宝镶嵌等工艺与铜镜制作的密切结合,在明代工艺美术发展基础上有了重大突破。
清末,出现了以玻璃为镜的风气,铜镜市场由此受到严重冲击,传统铜镜的生产逐步走向衰败,最终被玻璃镜取代。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对传统的手工行业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兴趣大减。时至晚清,铜镜的制作、生产规模大大下降,造型设计雷同,装饰工艺简单粗糙,制造粗制滥造,逐渐退出了人们生活的实用范畴,只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清代铜镜的图案内容更加丰富,制作工艺更加精湛,艺术风格繁复多样。清末民初,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在工艺品制作中普遍流行,铜镜亦不例外,如在题材上增加了西方故事人物、西洋楼台建筑等,在装饰图案中出现了象征西方文明的齿轮、铁锚、火炬、祥云以及铁轮、铁马等图案。其中西洋人物、楼台建筑、火车、电灯等图案的使用,说明铜镜在继续作为妆容用具的同时,又成为了社会生活宣传、装饰和反映当时社会文明与风气的载体。清末铜镜的艺术风格在经历了繁荣期之后,逐渐显示出衰败的迹象。镜子的造型单一,以素镜最为常见。装饰图案、纹饰简单老旧,纹饰布局结构零乱,缺乏布局感。制作粗糙,铸工不精,出现流铜、毛疵等问题,铜质粗劣,毫无前朝气韵,与盛清时期铜镜的制作不可同日而语。
清代铜镜在设计上秉承了我国传统美学思想,在镜形与镜饰、装饰与造型上十分和谐,呈现出高度统一的态势。在艺术风格上与清代家具、建筑装饰一致,体现了这一时代所独有的特点和审美情趣。总体来讲,早期的铜镜与家具、建筑装饰一样,古拙、质朴而浑厚,晚期则呈现了纤细、繁缛、奢华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