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花瓷器区别?
清初青花承袭明代釉色青翠而浑,分水层次增多,有深浅浓淡,色阶达到五、六级。康熙中期青花瓷器达到高峰,色泽浓艳而清丽,所用青料为云南的“珠明料”。因“珠明料”淘洗得特别精细,磨碎的颗粒非常细,使青花着色特别纯净,用青料多而厚重处,则凝聚成黑褐色斑点,浓重处色浓青翠,淡薄处晕散自然,青花中有锡光点。康熙晚期青花开始走向衰落。由于康熙晚期青花的浓重。其后的青花颜色便渐渐变得清淡。有些学者将这期间的青花颜色称为“墨花”。雍正时青花色调,追求淡雅,由于受“珐琅彩”的影响,在白瓷上用黑色打底上色料,使青花颜色显得极为蓝艳,也有部分青花出现“晕散” 现象。青料多用浙江产的“浙料”和“西洋碧”。乾隆时青花开始转向淡雅,由于受到粉彩器皿的冲击,青花品种逐渐减少,造型日渐俗套,装饰繁琐华丽,绘画粗率,青花颜色蓝中偏灰,出现蓝中带灰色调,所用青料仍用“浙料”和“西洋碧”,也有用进口“苏麻离�n”的。嘉庆至光绪初期,青花颜色较嘉庆时稍清亮,接近康熙晚期青花的颜色,嘉庆晚期青花开始泛紫。嘉庆至光绪初期青花所用青料为国产“石子青”,颜色灰黑而带紫色。同治光绪时还流行一种铁灰色青花。光绪末年至民国时期青花颜色浅蓝而色淡。所用青料为化学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