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哪些窑口烧制青花?
康熙青花早期制品基本上沿袭明代的风格,中、晚期逐步形成自己的工艺风格。其烧制精细,器型较多,绘画工整,青花色调青翠,有的浓重艳丽,有的浅淡清新,形成一种被称为“翠毛蓝”的特色。其胎质洁白细密,俗称糯米胎。造型端庄厚实,器物厚薄匀称,线条明快。
雍正青花造型大多秀巧玲珑,轻盈典雅,制作精细。其青花造型以仿明宣德青花器为主,器物釉厚,青花色调清朗稳定,有的淡雅,有的鲜艳青翠。其纹饰以绘画见长,内容十分丰富。工艺精湛,薄胎器物最多,器物款式多用本朝官窑款。
乾隆青花在制作工艺上极为精细,胎体厚重,器形规整,外形端庄工整,造型以汉、藏、阿拉伯式等装饰风格为主。青花颜色分水技巧成熟,用进口料描绘的青花色泽浓艳。器物种类繁多,陈设器和琢器为多,装饰题材广泛,图案装饰讲究对称,纹饰层次较多,画面较繁。
嘉庆青花造型、风格和乾隆时基本相同。青花呈色不稳定,有的发乌,官窑器一般写本朝款,民窑器一般写“大清乾隆年制”款,也有写“仿古宣德年制”或“成化年制”款等。
道光青花普遍采用国产蓝料,青花色调呈色不稳定,有的艳丽,有的灰暗。造型不及嘉庆时规整,道光中期有的器物较粗笨。陈设器和日常生活用器均有,款识多以釉色款为主,楷书款,也有的用篆书。
咸丰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瓷业生产较前有所衰落。青花发色不稳定,早期青翠明亮,晚期暗淡无光,色调趋于单一,多为蓝色。款字以楷书为主。
同治年间,北方市场对青花等瓷器的需求逐渐增多,因此瓷业生产有所好转。青花仍沿用国产料,发色普遍灰暗,官窑器青花发色鲜艳。器物造型、制法上承道光时的风格,新出现的器形有百蝶瓶、如意瓶等,器物装饰多为吉祥图案,以期能为困苦人民带来安定、和美的生活。
光绪青花在清代后期较为突出,釉面光润,青花发色有的艳丽明亮,有的清淡柔丽,造型大多新颖独特,器底一般无釉,无款者居多,写款器多为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