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时候有做假的银元吗?

秦璐秦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有!假银元,旧时亦称洋钱、大洋,旧时对伪造银元的称呼。其成色、重量均低于真银元。钱币专家认为,晚清民国时期,是假银元产生和流通最盛的时期,其制作地主要在国外。民国期间,市面上流通的真银元以袁大头、孙小头、船洋为主。

在钱币收藏界,民国期间的假银元分为“沙洋”和“黄铜洋”两种。钱币专家介绍,市面上的假银元,80%是“沙洋”,即银元表层镀银内芯为铁沙;20%是“黄铜洋”,即银元表面镀银内芯为黄铜。这两种假银元都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从外表很难分辨。

袁大头,民国时期主要货币。因币制是以袁世凯头像为图案而得名,俗称“大洋”、“大枚”。“袁大头”银元的诞生,既是颇为混乱的银元币制的终结,亦是中国近代钱币的精美珍品。1912年4月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后不久,就在天津建立了“度支部造币总厂”,铸造袁世凯侧面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

袁世凯银币壹圆,系民国三年(1914年)所铸,币正面是袁世凯为中华民国大总统时所拍摄的半身、戎装、右侧面头像,头像外有珠点、花瓣团,珠圈边缘,上端镌“中华民国三年”六字,下端镌币值“壹圆”,左右两端各有一小圆点。背面为两株交叉的稻穗,左右有英文,上端镌“THE REPUBLIC OF CHINA”(中华民国),下端镌“ONE DOLLAR”(一圆),左右两端各有一小圆点。

袁世凯银币壹圆由于铸造精良,图案美观,当时深得社会民众的钟爱和收藏界青睐。铸造厂为度支部造币总厂(天津造币厂前身)。此币当年铸量颇大,流通甚广。由于它轻便、面额较大,一出现就风靡全国城乡,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币。随着袁世凯称帝野心的日益暴露,1915年11月19日颁布“治罪条例”,明令“严禁铸造和流通银币头像”,致使袁币的制造、流通范围受到限制。

袁大头因银质优良、币制统一,受到了人们的信任和欢迎,“袁大头”风靡全国,取代了各式各样的银元,最终成为中国钱币的一枚通用货币。然而,在袁世凯死后,北洋时期,军阀割据较为严重,各省都纷纷开始铸造银币,“袁大头”开始被私铸劣币取代,袁世凯死后,袁像币仍继续大量铸造发行。

1927年,北伐推翻北洋政府,袁像币终被停止铸造,但在内陆省份,该币仍长期流行。“袁大头”流通时间近40年,发行量非常大,价格低廉。它作为辛亥革命的产物,记录了我国近代历史文明,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钱币收藏价值。因而“袁大头”银币是钱币收藏者眼里的“老熟客”。

孙中山像银元版式众多,有十年、八年、七年和开国纪念,而“孙像开国纪念壹圆”银币是民国银币史上承前(大清银币)启后(袁大头银币)的过度币种,是“银元收藏第一币”。它由广东革命政府于1921年铸造,正面为孙中山侧身肖像,上环镌中文繁体“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背面为中文繁体“壹圆”二字,周围为嘉禾图案,是中国第一枚用于流通市场的总统像币,因其铸造量少,是民国币中之珍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