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绿釉胆瓶如何鉴别?
清代绿釉多施于胎质粗松、敲击声响沉浊的釉陶器上。器物成型普遍采用了轮制,腹部一般较丰满,圈足较大,足内常有旋削跳刀纹。瓶罐类器物的口部和圈足处往往没有釉,而出现粗糙的黄褐色胎体,这是由于釉料黏度较小,釉在高温下流淌所致。绿釉陶器的釉面普遍有一层蜡黄色的釉泪。
仿品的胎质较清代细密、坚硬,敲击时声响比较清脆。成型多采用注浆和拉坯,在器物内壁、底部有时会出现分界线。现代仿品的造型大多抄袭自书刊中介绍的清代器物。由于在成型过程中缺乏手工操作,造型比较呆板,没有灵气。仿品瓶罐的腹部较清代瘦,圈足也比较小。由于清代绿釉的施釉方法是将釉浆淋在胎体上,而现代仿品是在胎体内注满釉料,再把多余的釉水倒出,所以现代仿品釉面聚釉处较多,而釉泪较少。再者,由于现代仿品烧成温度普遍高于清代,釉面往往非常光亮,玻璃质较强,有透明感,而清代器物的釉面多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