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拓本法帖有收藏价值吗?
拓帖是将碑文、器物等的表面,用纸、墨拍印出来的搨本,而把纸墨搨取的碑文叫做拓片。字画印章都可依原作上石翻刻,再将石版搨印出来的称为拓片。拓本有宣纸和蜡笺纸拓制的,有黑墨的,染色(绿、朱、蓝、金)的,即所谓朱拓、绿拓等。染色本比黑墨本更清晰,也较珍贵。字拓在初成时,因没有经过摩擦,还分“未装”和“初装”两种,这种拓片,黑白分明,比“精裱”的拓片要古雅得多。
鉴定拓本的年代,首先要看年款和收藏印记。有年款的,依年款鉴别较为容易。无年款的,要从拓片的字口、墨色以及纸张、装潢特色等方面加以鉴别。旧拓字口清晰,笔划完好,不残缺。新拓字口漫漶,笔划有残缺。旧拓用墨古朴淡雅,纸色莹润;新拓字锋锐利,有起棱现象,用墨生亮,纸色苍白呆板。有的伪造者,为掩盖新墨太黑的毛病,甚至在拓片上刷上一层浆糊,再粘上一层淡墨,这样做出来的拓片黑是黑了,但是显得非常污浊、脏腻。旧拓本的包浆渗透于纸内,新旧一望可知。
清中叶以后的碑刻,因为石材改进和刻工较好,字口清晰,镌刻的年月也较明确。清代以前的碑刻字画,由于石质风蚀,剥落严重,鉴定时应看初搨特征,字口笔划完好,不残缺,字黑且清朗。
鉴定有收藏印记的拓片时,要特别注意旧拓片上的收藏、鉴赏印章,这些印章往往能证明该拓片的年代。一般说来,有唐人印章的当为宋拓,有宋、元人印章的为明拓,有明代人印章的为清初拓本。有民国人印章的多为民国时期的新拓。对于有收藏大家的藏印,如“安仪周家收藏”、“黄伯施”、“王鸿绪之印”、“顾文予”、“宋廷魁氏家藏”、“毕沅印”、“翁方纲”、“孔继鑅印”、“叶志诜”、“陈介祺”、“胡可敷”、“张彦生”等印章的拓本就比较珍贵。有些翻刻本的刻手甚至把原碑文的收藏印也仿刻出来,所以有收藏印的拓本只能作为鉴定年代的参考,而不能作为确证。因为伪造者为了抬高拓本价,在新拓本上加盖伪造的收藏印章。
鉴定拓片还要注意装潢形式,因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装裱形式。清初以前,碑拓多为连纸四周全裱后,才挖镶成条幅,这种称做“全裱挖镶”;清初期的拓本还有“裱挖镶”的形式,即拓前全裱,然后再挖镶;清以后皆为“割裱挖镶”,即拓前割去四周再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