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张芝草书有没有价值?
张芝传世作品有《瓜田诗》、《八月帖》诸刻石。刻石大都在敦煌地区发现,已残缺不全。其中《八月帖》刻石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敦煌石室墙壁上发现,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拓本3行,共34字。文日:“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为秋热。顷热还复,时忧人。力不具,张芝白。”字体为章草,但笔势疏朗流畅,笔划已有简省,横、捺笔划伸张,已开今草之先河。
张芝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著名。“凡草书,齐相杜度、楚章帝伯英皆善其法,而皇象特超绝,不独古之清贤尝耽此趣,盖以银钩虿尾,是草法之本源,而张弛抑扬,具音乐之节奏,审神理而凝思,实文苑之荣华也。”(清,冯登府《衍极堂说帖》)杜度与张芝并称,然而张芝的名声远远胜过了杜度,以致杜度后来几乎无人知晓了。张怀眨在《书断》中称他的草书为神品,赞曰:“尤善章草,书诸杜度、崔瑗,甚能超越,杜、崔之笔,甚为精妙,只见神采,不见踪由。若千里阵云,飘飘自有,志在神妙,而根基殊乏。伯英章草,神妙绝伦,尤得幽深之旨。气爽跃而乏肉,志虚和而轻骨,妙入神品,故全素无尤。”《书断》又称,张芝的今草“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而章法为古今第一,天下孤绝”。唐韦续《九品书人》亦称张芝“章草冠绝古今”。
张芝对中国书法的贡献主要是创立了今草。在孙过庭的《书谱》中,把张芝、钟繇、王羲之三人的创造总结为:“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子》则意同书为,临《用笔论》则思仿难拘。可谓取乐虽殊,动合徽妙。选学务淹,心机自悟。至若贵古贱今,学妍笼丑,翻类吊诡,至背厥宗,而人群趋之,吾亦蔽于斯矣。”在这段话中,把王羲之的书法与钟繇、张芝作了一个全面的分析,而把他们三人的共同点归结为一点,即“心悟为师”。这无疑是对王羲之书法成就的一个最高的概括。尽管王羲之的字被后世推为“法书”,但王羲之在书法上之所以有如此巨大成就,除了他有“心悟”之才外,还是因为他“兼撮供合”,把包括张芝在内的前人的书法遗产加以综合吸收、融会贯通、努力创新,从而形成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完美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