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书法之韵?

竺弋茗竺弋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书法,从本质上分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需要一种载体来进行承载,古人通过笔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对自然万物的理解; 那么什么是笔势呢?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作者当时的一种精神状态与书写动作的有机结合,它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应,也是作者性格的体现. 在古书中经常看到一些关于用笔的论述,这些论断都是建立在笔势的基础上,笔势中包含“力”和“势”两个要素. 先秦时人们就认识到了力的作用及意义。《孟子·告子上》中说:“气,体之充也;充义犹足壮。”也就是说力是气势的基础,有了力才会有势. “劲健”是书家的首要追求,因此,历来重视力量的锻炼。比如晋人孙过庭讲,写字要有“骨”,要像“千里之骥、百钧之弩”一样有力;颜真卿说自己的书法有“金刚怒目”之势……这些都说明,历代书家都十分注重力的表现。

而这里的“势”则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字势,即一字之中点画之间相互衔接、呼应、穿插的关系; 第二:字组之间的相让关系; 第三:全篇字组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顾盼呼应关系; 我们平常所说的“笔意”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上述三者关系的综合体现。

当我们掌握了以上三种意义上的笔势之后,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思想和情绪用我们手中的“兵器”——毛笔进行表达了。 这就是我理解的书法的基本要义了!

优质答主

题主的问题应该问的是,如何欣赏和学习草书以及篆书这类“书写性”更强的字体吧! 我的答案其实已经写在上面了——多看,多读,多理解。 但是我还要补充一句,就是一定要去亲自尝试一下这种更富有书写感的文字形式,因为只去看,光从视觉上欣赏的话,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肤浅的审美阶段上(比如看到某个字写得好的就惊呼好牛啊);只有当你自己亲身去练习的时候,才会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美和魅力所在并为之着迷。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答主会推荐你去临摹古帖的原因所在,因为只有在临写的时候你才能切身体会到那些古贴的魅力在哪、怎样写出这样的效果等等问题……这样你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进而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 最后祝你学习愉快啦。

向柯米向柯米优质答主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从内在表现情感,礼从外面节制情感。《中庸》载孔子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和”作为人的行为的黄金准绳和审美境界,也是评判书法的好坏美丑的准绳和审美标准。

韵是情感的外化,是中庸的美感和神韵,是合于礼、乐的自然和谐的美的表现。韵是神采、是情趣、是风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征圣》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之作者,或以巧丽为工,或最浩荡为妙,然要巧丽、浩荡,难兼。清新、和平以得之。《诗》体易尽,三才难周,故重沓者,明义也。”

此论道出了“情”与“文”、“巧丽”与“浩荡”、“清新”与“和平”之间,相互统一又难兼得的关系。艺术创作应“清新、和平以得之”。其根本之法,便是遵循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要求“过犹不及”。东汉赵壹《非草书》云:“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本易现在为难,本速现在为迟,这是矫枉过正、背离中庸之道的表现。唐孙过庭《书谱》云:“质直则反正之功微,逾激则翻飞之用弱。违而不 Charity,离而又合。乍反乍正,乍低乍昂。袅娜风枝,披拂日影,可以集明诚之志,蓄运用之神。”

过与不及、疏与密、收与放、违而不犯,离而不合,低昂、翻飞、反覆、袅娜、披拂,都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便是中庸之道。孙过庭在论合度时又云:“适可而止,不同趋,更相兼用,方能取衷。”

适可而止,更相兼用,方能取衷。合于度,方有韵,恰到好处,方为上乘。清梁献《承晋斋积闻录》云:“一画之间,变化乃多。缓处忽速,急处转缓。书亦在火候,差一厘不成妍,差一厘不成丑。”

一字中,笔有急有缓,有轻有重,有方有圆等等,变化极多,此即是阴阳变化。“急处转缓”等更是中庸的极妙之写照。“差之厘毫,谬以千里。”

恰到好处才是美,是艺术。差一厘,不是不够,便是过,不是过,便是不及。过与不及,均不出韵,不是美,不合度,不是艺术。差一厘不成妍,不成妍,便成丑。丑是妍的对立面,差一厘,就可能从美变为丑,从妍变为恶。妍恶之间,差之毫厘便判若云泥。

梁献所论,既体现了辩证法精神,又体现了中庸之道。书法家把握“度”,掌握分寸,方能“得鱼忘筌”、“得意忘形”,方能游刃有余,方能达意畅神,方能使书法有生气,有韵味。

书法贵韵不贵形。贵韵即贵神,贵形即贵形。贵神者,形随神出,主从分明,能出韵味。贵神者善于将内美外化成韵。贵形是不懂书法的艺术性和内美的外化。

贵神者,通晓形神关系,贵神化形,贵韵化形。形在韵中,形归韵用,形为用,韵为体。形在体中、体内,形体相得益彰。贵神贵韵者将形纳入韵的轨道,以韵化形,以韵驭形,以韵主形,以韵统形,以韵御形,以韵持形,以韵导形,以韵变易形,以韵改造形,以韵转化形,使形服从于韵,使形成为韵的服务工具、表现工具,使形完全符合理与法的要求和规定。

贵形者,不求神采,不重韵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