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花鼓是什么?

东方瑶然东方瑶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花鼓,又叫花棍、打花鼓、麻骨鼓、鼓架子、文狗子、咚咚狗子等,在我国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它那优美、和谐的音乐,矫健、英俊的舞姿,欢快、热烈的风格,是人民群众普遍喜欢的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一种健康的文体活动。解放前,舞花鼓只是民间的一种娱乐形式,多在年节或喜庆场合为人们助兴、添彩。人们在劳碌之余,或在丰收之时,或在婚嫁喜庆之际,常以这种形式进行自娱自乐,以图吉利、招好运,借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花鼓流传于全国各地,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花鼓形式、打法、唱词、脸谱、服装、道具、制作各不相同。解放前后,河间花鼓得到较大的发展,花鼓会也逐年增多,以大、中、小三种花鼓的打法流传较为普遍,并出现了男女合打花鼓的新形式。花鼓的打法、演唱和舞蹈动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丰富和发展。特别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对包括花鼓在内的民间艺术十分重视,使花鼓表演活动又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现在,不仅在年节、喜庆、丰收和店门开业时打花鼓,其它时候也打,如五·一、十·一和其它重大节日以及民间文艺演出,花鼓都被列为重要的表演项目。在花鼓的打法与演唱舞蹈等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花鼓已突破传统的小戏模式,以舞蹈为主,发展成为大型的艺术表演。在1983年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上,河北省表演的大型鼓乐舞《狮舞鼓喧》以崭新的姿态,完美的艺术出现在人们面前,并荣获全国优秀节目一等奖。近几年,在全省各专业文艺团体汇演活动中,沧州地区和河间市多次组织大型鼓舞参加演出并获奖。

花鼓在河间市各乡镇普遍传流。1950年前后,在该市的兴村、辛庄、城垣、行别营、张佐、齐家坟、郭村、束城、故城、楼子角、西九吉、北石槽等十余个乡的100多个村庄都有花鼓会,会中成员达1000余人。现在,仍在活跃的花鼓会还有50多个,会中成员600多人。近年来,随着老年人的退休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增多,中、青年人很少加入花鼓会,使花鼓后继乏人,面临着衰败和失传。为了使这一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继续流传和发扬光大,必须积极采取以下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