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观音送子什么意思?
1、“男戴观音”的“戴”字有“佩戴”之意,说明其吊坠是佩戴在身上的;而“女戴佛”的“戴”字则取“尊敬”之义,说明这是一种礼佛的形式。因此可以知道,“男戴观音”是一种习俗而非必然含义或要求。从材质上讲,无论是种水色俱佳的高冰裸石还是做工精美的雕件,只要是正面朝向自己的都是“男戴观音”。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佛教里只有男僧女尼这两个称谓(还有“男女众”之称)。而在印度,出家修行的人是不分性别的,只是印度的佛教文化和我国的有所差异而已,所以不必计较这些细节。
2、其实“男戴观音”的“戴”也有“尊崇”的意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已经很难找到具体的源头了。有人觉得是因为古代时,人们普遍信仰神仙,而观音是大慈大悲的女神,男生佩戴寓意着对女性的尊重;也有人认为这是从道教传入的,因为道姑是有法号的,而“王母娘娘”又是尊贵的象征,所以男生佩戴寓意着对自己的约束和尊重。 不论如何,这一习俗已经存在几千年了,现在又恰逢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大家对于性别和性格上的限制也越来越少,所以这种佩戴也就延续到了现在。就像男孩子留长发被一些人认为是“女气”一样,这种传统其实是非常愚蠢的。
观音送子,是流传很广的一个传说。《法华经·普门品》:“或有众难起,恐怖堕罗刹,闻是观音名,忽地得解脱,或被恶人咒,睡梦悉受苦,如对观世音,所苦自然除,或为怨贼追,入于深山泽,念是观音名,不受诸怖畏,或为火所围,念观世音名,自然得解围”。《太平广记》、《夷坚志》、《警世通言·黄孝子戏贩乌金》等史籍和笔记,都有观音救苦救难的记载。从这些传说发展,人们又赋予观音成仙济世、传嗣降福的德能:“若男若女,欲求子嗣,或有冤无子者,诚心礼念及供养礼拜(观音)经像,念满十万遍后,即有子嗣,皆长寿多福,亦无疾病”(明·智旭《法华经普门品》疏释引《观音经》)从此,观音成了“送子娘娘”。明清时期,人们更把儒家伦理道德赋予观音菩萨。《云林石谱》:“石为观音送子像,其状长眉秀目,丰颊韵颐,衣冠如王公,所送之子,美如冠玉”。
石刻观音送子像流行较广,以福建寿山石和青田石雕最为著名。玉雕观音题材虽然品种繁多,但送子的场面不多见。可能是出于封建社会“后宫佳丽三千”,皇家贵胄不缺子嗣。至于翡翠质地和工艺特性,也不适合雕琢观音送子像。这件20世纪后期的新品,由石刻技法演变而来。整件作品以白底青雕琢而成,水头足、底子干净,仅在观音的帽沿、围巾、衣纹、袖口处浅浮雕绿褐相间的飘带,以显示玉雕与石刻材质技艺区别。作者以粗犷有力的线条,将观音菩萨和天使,描绘得十分传神;将她们衣袂飘飘、腾云驾雾的姿态,形容得相当生动。她们正在向皇宫内的王公、妃嫔们播送吉祥种子:一个憨厚的男孩,头戴红缨帽,帽后垂着缨穗;两眼微闭,正在香醇地酣睡。令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