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玉石为什么叫翡翠?

俞沁俞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讲述一个关于“翡翠”名称的来历典故。 据说在明代永乐年间,有人进贡了一个怪诞的宝石给大明皇帝朱棣,形状像橄榄,绿色,半透明,光亮润泽。朱棣命人制作成带钩,赐给了贵妃潘淑妃。潘贵妃非常喜欢这个绿色的石头做成的带钩,每天都戴着。后来明世宗嘉靖皇帝即位后,潘贵妃被尊为皇太后移居别宫。

一次,嘉靖帝带着太后去看自己的父亲——睿宗,顺便一起去看看自己以前居住过的宫殿。当他们走到一座桥边的时候,太后突然想自己以前最爱的那个玉带钩了。于是就吩咐嘉靖帝的人去取,可是取来一瞧,竟然不是原来的那一只!原来,那只原装的已经被太后的爱犬咬坏了。于是,工匠按照原来的样子重新雕琢了一只一模一样的翡翠带钩,嘉靖帝叫人送给母亲。 第二天早晨,嘉靖帝上朝的时候,突然看见冯保手里拿着一只绿色的宝石,正要献给母后,顿时火冒三丈:“我昨天刚刚让人把这只绿家伙送给我母亲,你为何又送来一只完全相同的!” 冯保吓了一跳,连忙解释道:“皇上,老奴并没有偷工减料,巧立名目中饱私囊,而是奉旨到云南采办翡翠,以翠色的名义进献两只一模一样的翡翠,请皇上明鉴。” 嘉靖帝听了这才转怒为喜,连连说:“你说得对。不过,你怎么知道朕喜欢的颜色呢?多亏了你在其中一只翡翠面上点上了一颗红宝石,作为标记,免得拿错了。” 从此之后,这件奇事就在京城传开了,人们纷纷称赞冯保聪明伶俐。而那只点了一颗红图的翡翠,就被人称为“福禄寿”或“福寿双全”。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官儿们,还纷纷写诗称赞冯太监慧眼识宝,机智灵活。 不过这种故事纯属虚构,明朝时期的翡翠首饰,用料多是产自伊朗、阿富汗一带的青金石和产自土耳其等地的碧玺。真正的“翡翠”来自印度洋,当时中国称之为“暹罗瓦砾”,到了清代才称之为“翡翠”。

奚如诚奚如诚优质答主

相传春秋时,楚国南阳有个青年卞和(今襄阳市南漳县人),在山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上面有翠绿色的花纹,人们用刀刻它,却不能刻进去,人们称其为“和氏璧”,历代皇帝都把它作为传国之宝。

据清阮葵生《茶余客话》记载,翡翠一词,在清代中叶还是指上面有红、绿斑纹的硬玉。那时北京有家著名的玉器买卖行,名字叫“同利”。咸丰皇帝曾经让“同利”挑选一块绿玉、一块红玉进贡。当时,咸丰皇帝下旨说,绿玉称之为“翡”,红玉称之为“翠”,合称“翡翠”。从此,人们叫翡翠为美玉。

翡翠的“翡”字,在古代本是指翠鸟(学名:翠鷛),常见于南方溪流间,雄鸟的羽毛鲜红部分称为“翡”,雄鸟的羽毛绿色部分称为“翠”,古人就将色彩艳丽的翠鸟羽毛作为装饰品,翠羽装饰曾在唐代非常流行,甚至成为一种装饰工艺。唐人薛用弱《集异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开元年间有个姓杨的书生,去四川做买卖,乘船过三峡时,听到岸上有人喊他,顺声找去见一青毛女子。这女子自称是巫山里的人,因为仰慕杨公子,故呼他到此。杨生大喜,随之而往。只见洞中珠光溢目,陈设光怪陆离。女子“以五彩翠羽之襦”赠杨,杨亦以玉环相赠。后杨生返蜀,再也不能与她相遇。

可见在中国古代,翠羽装饰早就是“奢侈品”。这种翠羽装饰一直沿用到清代(1644)后期,随着产于缅甸的硬玉进入中国,人们才用“翡翠鸟”羽毛的颜色来称这种硬玉。从“翠”称呼翠鸟开始,经过“翠”字指代装饰品,到“翡翠”专指硬玉饰品,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