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的翡翠多久会变种?
“变种”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应该描述为“染色翡翠逐渐褪色” 因为天然翡翠是不需要“染色”的——天然翡翠是指由硬玉岩或含硬玉辉石的岩石经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矿床,表面有一层风化膜,看起来有油脂光泽、蜡状光泽,或者呈玻璃光泽(看下图) 但市面上有许多B+C货翡翠,这类翡翠是经过浸蜡、染色而成,颜色不自然,透明度较差。 染色剂进入翡翠内部与矿物晶格结合,形成色根。部分染色剂可能渗出翡翠表面,形成浅表色素沉淀,类似“汗渍”。
随着佩戴、把玩以及长期与空气、水接触,表面蜡质会被磨损,逐渐露出翡翠原有的结构,也就是从整体的光亮度来看,越来越暗,越不明显,但这不是变质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严格优化处理的B货翡翠是不会有问题的。而B+C货翡翠随着时间则会逐步褪色,由于染料容易脱色,染色的部位首先褪色,从而出现色差,影响美观。对于这样的翡翠,建议及时清洗,定期清洗保养对保持翡翠的颜色十分重要。
翡翠作为一种珠宝,其意义在于它的价值,而一般珠宝都有一个恒定的时间,或保存期。但是一些变种翡翠却存在时间长了就会变坏的问题。
1、“泥翡翠”。“泥翡翠”是最近在一些小珠宝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品种,这种翡翠看上去光亮水润,颜色多为绿或紫罗兰色,硬度一般,但其颜色不自然,内部结构与正常翡翠相差很大,呈点状、片状颜色胶结状玉石或玻璃质外观。由于“泥翡翠”的颜色是外染上的,经一段时间的佩戴后,颜色变差。
2、血沫子。“血沫子”具有玻璃光泽或蜡状光泽,透明度不高,颜色为暗红色、暗紫红色、暗绿色等,内部常有白色棉柳状、条带状包体;质地多为细粒结构和纤维结构。这种翡翠由于颜色不佳,也常经过染色处理。处理后的翡翠看上去颜色鲜亮,但佩戴1-2年后颜色逐渐会变暗。
3、芙蓉石。芙蓉石属于较为次一些的玉髓品种,也常常被当做次级翡翠冒充品。芙蓉石常呈玻璃光泽,一般不透明,颜色一般为纯白色、红色、紫红色为主。芙蓉石由于本身颜色较差,一般也容易被商家染色。染色后的芙蓉石常呈紫罗兰色和翠绿色,看上去颜色鲜艳、水润,但佩戴1-2年后会变脏。
4、水沫子。水沫子主要产于云南和缅甸,在化学成分上属于钠长石、透辉石或蛇纹石、辉石的玉石,常用于冒充水头好、质地细腻的优质翡翠。水沫子一般为白色、灰色、浅蓝色、浅绿色,颜色不均匀,常呈棉柳状、条带状出现,石英质玉石结构,颗粒较细腻,纤维状。水沫子一般不会作为冒充品经过染色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