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兴茶壶什么年代?

荆泊阳荆泊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要说到紫砂的起源了,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紫砂始于东汉晚期 ;盛于晋唐;兴于宋元;明末清初达到了高潮。 也就是说在现在宜兴本地出土的文物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但是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紫砂壶。(至少我没有找到) 到了唐代才有记载,唐朝陆羽在他的著作《茶经》中,首次全面阐述了茶叶的基本情况和烹饮方法,而且还提到“壶”这种饮茶器具,这是关于紫砂壶最早的直接记录。 到了宋代,文人与喝茶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亲密接触,他们不仅创作了很多描写饮茶的诗句,还亲自设计制作各种茶具,据说东坡先生就有制作紫砂壶的经历,并且用他亲手制作的紫砂壶泡茶给好友蔡襄喝。

宋代斗茶之风盛行,有文人雅士提壶把盏,相夸胜于吴越,可见当时文人对饮茶、对茶器还是比较讲究的。 元代以后,文人画兴盛起来,很多画家都兼擅茶艺,因此他们在作品中往往描绘与茶道有关的场景,我们可以从中一窥那时的茶具风貌。

比如明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茗杯》中写到“近世多用细瓷窑器,然止可盛茗而不可烹。若烹茶则砂土漏漏,水香被搅,殊乏韵味。古云烹茶,盖谓釜也。” 这里提到了古人使用的茶具有:茶釜(也就是砂锅一类的器具)、白瓷、青瓷。 那么再来看看我们现在使用的茶具。

连婵珍连婵珍优质答主

紫砂陶的起源虽早,但专为茶具制作的宜兴紫砂陶壶却是始于北宋。根据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录》记载,紫砂壶最早的制作者是生活在北宋宋徽宗(1101-1125年)时期,宜兴金沙寺旁一名卖缸、卖瓮的客贩,他名叫金沙僧。此人十分喜爱斗茶,常与附近茶农茶客们斗茶、品茶。为了斗茶获胜,他发现金沙泉甘甜清洌,附近产的红砂缸,如果用来贮存山泉水,烧开后茶味格外清纯。一次偶然机会,他在制陶场拣来泥团,仿照缸瓮的制作方法,造出了一把可以用来泡茶和携带的茶壶,结果泡茶色香味俱佳。消息传出,人们纷纷仿效,以致后来专门做了制壶人。由于当时未留下制壶者的姓名,根据周高起在《阳羡茗壶录》里的记载和后来人推测,认为制壶者是一名僧人,并为纪念他发现制壶粘土的金沙寺,故称作金沙僧,称他制作的壶为“金沙壶”、“寺僧茶壶”等。

紫砂陶壶由北宋后期问世至元末,只有三百余年历史。在此期间的紫砂陶壶的造型还比较粗简。明代中叶以后,紫砂陶壶的制作工艺才开始兴旺和讲究起来。特别是到明代末年,先后涌现出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制壶名家,如龚春、董翰、赵梁、元畅和时朋等。据明代许次纾著《茶疏》一书中评价:“近年又出一种供春壶,式样古朴,色泽莹润,雅俗共赏”。

嘉靖、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制作已发展到一个高峰时期,一批技艺精巧的制壶名家不断涌现,如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徐友泉、陈用卿、沈君用、蒋时英、邹典章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一个女制壶名家的出现——陈鸣远。

清初至乾隆年间,宜兴紫砂陶业的制作进入鼎盛阶段。如清人陈鸿寿(字曼生)等人的参与设计,促进了紫砂茶壶的空前繁荣。曼生所设计的壶式后世称为“曼生十八式”,流传至今。当时其他一些著名制壶名家有邵基钓、杨彭年兄妹以及瞿应绍等。嘉庆至清末的紫砂陶制作也出现了几位名人,如杨履乾、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等。但是由于“红木黄铜及奢丽淫巧之习,日甚一日”,而紫砂陶器的制作多为手工,费工费时,导致了紫砂壶逐渐被其他“新器”所淹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