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币什么材料?
从1955年开始,我国铸造的硬币有三大类。
一是普通金属币,材质分为铜镍合金和钢材两种,从1955年至2004年,相继发行了13套、共18种面额的流通纪念币,这些纪念币目前除了1979年发行的1盎司银币和1986年发行的5盎司银币外,其余的都已经停止流通,进入收藏领域;
二是贵金属币,包括金币和银币,材质分别为金、银以及金、银合金等,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国家指定专业银行代理发售,目前有成套性和非成套性两类,成套性主要有“中华魂”系列金币、熊猫系列金币、生肖系列金币、吉祥系列金币(“国运昌隆”金币、“五岳归来”金币、“黄山松”金币)。而非成套性则有“北京奥运会纪念”银币、“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金银砖” 等等;
三是特殊工艺硬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以稀有的金属材料和特殊的工艺制作而成的,主要为“中国第一枚异形币”铝镍合金双色币、“中国第一枚塑料币”——人民币抗霉防伪塑料币、“中国最早装饰磨砂币”—人民币80版5角凸起的五角星。
我国硬币材料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钢芯镀镍和钢芯镀铜合金双重系列流通硬币。该阶段开始于1980年,结束于2000年4月,历时20年。从1980年开始到1993年发行的是三套流通硬币,面额分别为1分、2分、5分。其中1分硬币采用钢芯镀铜合金材料,2分、5分硬币采用钢芯镀镍材料。
第二阶段为钢芯镀镍单一材料系列流通硬币。该阶段开始于2000年4月,结束于2018年底,历时18年。从2000年4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了第四套流通硬币1角、5角和1元,全部采用钢芯镀镍材料,加上钢芯镀铜合金(1分)双色硬币系列和第一阶段最后留存下来的钢芯镀镍材质1角硬币,形成钢芯镀镍和钢芯镀铜合金双重系列流通硬币混合使用格局。从2005年6月开始,1分、2分、5分硬币陆续只收不付,逐渐退出流通市场。从2018年底开始,央行停止向商业银行配付第五套1角硬币,全部采用钢芯镀镍单一材料流通硬币。
第三阶段为钢铁及钢芯镀镍双重系列流通硬币。该阶段开始于2019年初,发行的2019新版硬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1元、5角、1角”均为钢芯镀镍的流通硬币作为现行的流通主币;另一部分是“1元”为双色铜合金的纪念硬币作为现行的流通辅币。钢铁及钢芯镀镍双重系列流通硬币将与钢芯镀镍单一材料系列流通硬币混合使用。在“双1元”共存期间,其面额、图案、发行量等要素保持一致,均属于现行流通的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