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成立钱值钱吗?

经欣桐经欣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48年,华北某地,父亲和叔叔带着两袋粮食去延安。路上碰到一伙难民,他们是山东人。因为当时战乱,山东饿殍遍地。这些难民是去延安投亲靠友的。看到父亲他们带了两袋粮食,就过来要抢。双方起了冲突。 这时,父亲他们从口袋里拿出了证件。

原来,他们的身份都是解放军。 那帮难民一看,立刻跪下了。因为他们知道,八路军是不会骗人的,如果拿不出粮食,一定会给一口饭吃。

1950年,父亲和叔叔跟随志愿军入朝。出发前,家里给两个人各做了一身新军装,还做了很厚的一叠饼子(馒头),让他们在朝鲜吃了。 后来,他们在朝鲜战场上,虽然吃过土豆、白菜、咸菜等,但总算是管够了。

一九五三年,父亲和叔叔随部队回国后,被分配到驻京某个军区,担任高射炮的射击指挥。由于当时物资匮乏,军属的待遇很好。母亲领到了第一批军属口粮,一家人吃得很饱。 直到两年后的一九五四年底,随着全国生产的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才开始陆续发放普惠型粮油票证。之前供应军的粮食用量,改为按军属户口人数定量供应,每口人每个月二斤半油,四十四斤米,六斤面。

不过,这些物资需要凭证购买,而且有固定采购地点和时间,不能随意购买。比如买米,必须到指定的国营商场去买,且每人限购八斤。 那时候,一家最多也就三四个大人,所以粮票都够用。偶尔有朋友来了,多煮点米饭,也是够吃的。 那时,父亲每月的工资是六十元,加上各种补贴,能达到一百多元。这样的收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算是比较高的。所以生活上也有比较大的改善。

1962年开始,全国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在这之后,父亲的月收入达到二百元,全家人都吃食堂,不用买菜,更不买肉。

等到1976年,父亲已经调任其他单位当领导了,他的工资加津贴,一共两百三十元。虽然当时社会上流行“挣得不如花得快”“挣得多花得也多”的顺口溜,但事实上,生活远比这个舒服。 因为当时物质极度匮乏,人们普遍吃不饱穿不暖。能像父亲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

桑田田桑田田优质答主

解放后的前几年,人民币还是比较值钱的,工资和物价都特别低。五十年代中期,一般工人的收入大概是每个月30元钱,而一元钱可以买到一本当时比较贵的精装书或者十多个白煮鸡蛋。不过,一九五三年发生抗美援朝战争,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大陆的经济,粮价和工资都开始上涨。

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趋向紧张,苏联撤走了在中国的所有专家,中国的经济受到一定影响而放慢了前进的步伐,工资和物价水平基本上趋于停滞。这个时期一般工人的收入在三四十元到五十元,物价在过去的七八年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一般中档菜馆一桌八人菜大概是四五十元。一条上好的牛仔裤,大概是十五六元。一部最便宜的手表是五六十元。一个二尺半大小的双开门木箱,有七八十元钱。这些物价,都相对比较稳定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