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个钱币学家?

东晴雯东晴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到这个就有点激动,毕竟业界尊我称为“钱先生”(其实真不知道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我的导师是著名的钱币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马永卿教授。他老人家1926年生于山西,是西汉著名外交家、经济家的后裔,家境殷实。解放前在太原念书时就是学校里的知名人物,因为爱财如命而得了个外号叫“小抠”。后来考入北大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

因为我导师研究丝绸之路十分出名,所以去新疆做考察的时候常给我讲到他在新疆的见闻,比如买羊肉,跟卖肉的砍价,他还不会讲维吾尔语,和维族同胞交流有难度等等。

我导师最得意的弟子是我,我最得意的入门弟子是他现在的博士生贾咏梅,现在她博导的位置就是我的位置。

另外,我在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期间,我的两位老师郭润民和张中干都是著名的钱币史专家。 至于现在,我觉得自己已经算不上什么“家”了,只是偶尔还会有人找我鉴定钱币或是让我看文献资料而已。

戴为平戴为平优质答主

从晚清至民国的一百多年间,我国涌现出一批批钱币学家,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古钱币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仅举下面几位为例:

陈琳国(1853-1917年),字伯潜,浙江鄞县(今为宁波市)人。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1905年起在度支部主持印铸局,专司钱币制作。他先后仿西欧、日本样式设计了我国最早的机制银、铜币,为我国近代铸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编撰的《中国通用货币汇编》,对我国历代货币的形状、制法、发行沿革有较为详尽的记述。

方若(1865-1927年),字彦堂,江苏吴县(今为苏州市)人。进士出身。曾任度支部考绩司郎中等职。1925年,他根据历年收集的古钱拓本和货币文献,汇编成三卷四册《唐代货币图说》一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唐代各钱监铸造年号钱、年号宝文钱、地方自铸钱的概况,以及一些特殊钱的铸造和流通情况,对研究唐代钱币和经济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文化大革命”中,该书稿和铜钱实物被付之一炬。

李石曾(1880-1971年),字寿民,河北高邑人,留学法国归来,是民国期间的教育家。1924年,他与诸宗元在北平创办了古钱学社,后来又组织了泉币研究社。他根据明、清两代抄本编辑《中国古钱目录》,1937年又编成《中国古钱目录二编》。这两部书所附货币图版达4000多件,对收集、研究古钱,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贝氏(1872-1938年),字竹君,浙江平湖人。曾在浙江武备学校、浙江陆军小学任教。辛亥革命后,先后任浙江水利局长、浙江巡防统领、上海督军署卫戍司令部参谋长。1922年,他著成《中国货币史》并撰写了《中国货币图说》一文,对古货币的外形和文字系统地作了归纳考证。他还在上海创刊了《泉币》月刊,对推动钱币研究有重要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