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钱是什么?

甘琳峰甘琳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钱”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含义可宽可窄。 狭义特指由官府制造的供流通使用的货币。这种货币在周代叫“币”,秦代以后叫“钱”或者“铜钱”。这种“钱”通常以外形划分,有圆形方孔钱的“圜钱”和“五铢钱”,有刀削形钱的“布币”(或称“古钱”)、“蚁鼻钱”以及“郢爰”、“麟趾金”等。另外,宋代的纸币“交子”,元朝的“宝钞”,明代的“钱钞”“宝钞”也是“钱”。 广义的钱(gabba)则没有一定形状,凡是用来交换的实物都可以叫做钱(chichi)。所以,“钱”可以代表一切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

从历史演变来看,中国的广义“钱”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演化而来的。先秦时期,各诸侯国普遍使用的货币是铜铁贝币。这时的“钱”是广义的“钱”。秦统一中国后推行圆形方孔钱,这一直是中国古代主流货币形态。汉代,由于铜的供给不足,又出现了“五铢钱”——一种以重量命名的货币。它的特点是铸有外廓,方便流通时称重计算。这一形式后来也为后代所继承。

汉朝还允许百姓使用黄金和白玉交易。但这两种金属的体积小,不便于计算,且成色不易掌握,容易引起纠纷。于是,人们将金银制作成锭状,称为“金锭”和“银锭”,通行于世。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银元。宋元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了适应贸易发展的需要,我国率先在世界上采用了“银本位制”——以银币作为主要货币。到了明朝,又建立起了“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此时,白银已取代铜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钱(cucu)。

容靖瑜容靖瑜优质答主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发明了使用货币。中国最早出现的金属货币是青铜币。那更早之前,又出现过什么样式的货币?在安阳商朝遗址中曾发现两批贝币,在甘肃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遗址中也发现过一批贝币。这一些贝壳并不是本地出产的,而是从沿海或水滨漂来的海洋贝壳,可见当年已有商品流通,人们需要使用货币。但内陆的居民并不知道使用贝壳作货币,有迹象表明当时人们使用石器或玉器作流通媒介。这些石制或玉制的物件很像贝形,大小也和贝差不多,可能就是当时某些地区使用的一种货币。

中国最古老的金属货币是青铜币,而青铜工艺最初是在商朝发展成熟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金属铸币的发明起源于商朝。在商朝晚期的都城——安阳的殷墟遗址中,曾先后发现两批贝币,可以印证这一观点。商朝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商朝的青铜币究竟是什么样子呢?1972年12月23日,在陕西岐山县董家村西周早起的一号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币十六枚和一批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从出土地点的性质和年代考察,证明这种青铜币的制作年代应在商朝晚期或西周初期,距今约三千多年。这些出土的青铜币为圆形扁柱体,形状很像饼,面径1.5厘米左右,底径1.7厘米左右,厚0.4厘米左右。饼面正中有一个圆孔,周围一个比较光洁、近于圆形的“币面”,“币面”以外的部分粗糙,呈自然形状。这种币,学术界习惯上称为“空首布”,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金属铸币,它应是商朝晚期或西周初期流通的货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