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之母是什么瓷?

林臻华林臻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国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唐代的越窑青瓷、宋代的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元代的景德镇窑,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的青花、五彩等等都代表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最高水平.不过要说到“瓷母”的话,那就要属元末明初的景德镇窑了。

在元代以前,我国的瓷器主要是为宫廷御用,或者作为赏赐王公大臣用,像汝窑、官窑、哥窑等就是给皇帝单独烧制的,当然质量肯定是好的没得说,不过产量肯定很少,达不到民用级别;元代以后,特别是元末明初,民窑迅速兴起,许多地方都在烧制瓷器,而且以烧造日用瓷器为主,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因为元代实行的是盐铁官卖制度,民间是不能私售铁器的)。因此这一阶段的瓷器除了部分陈设器还是采用宫廷用瓷的用料和烧制方法外,大量的日常用品如盘子、碗、杯子等已经开始采用民间用瓷的工艺了,比如胎体变得更加轻便、釉色更加淡雅美观、纹饰颜色更是繁复艳丽,总的来说更亲民了,毕竟以前是给皇族用的,怎么也得有点皇家气派不是~ 不过虽然这阶段的瓷器开始向大众生活倾斜,但是质量丝毫不差,依然代表那个阶段我国陶瓷行业的最高水平,所以受到了海外消费者的喜爱,大量出口国外的例子数不胜数。

为了迎合海外顾客的需求,有些瓷厂甚至直接仿照国外顾客喜欢的样式烧制,不过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抄袭”啦。比如日本民窑出土过一件康熙五彩碟子,跟现在日本家庭使用的碟子几乎一模一样。 这种风气到了明清时期越发猖獗,很多出口欧美的瓷器都是照着西方人喜欢的样式造的,连乾隆爷都喜欢拿个瓶子自己玩玩儿~~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中外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了… 那么说了这么多,这个“瓷母”到底是什么呢?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应该是一种叫做“卵白釉瓷”的东西,这种瓷器的釉面呈白色,如同鸡蛋清一样,因而得名。又因为这一品种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需要两次烧成,所以又叫“卵白釉二次烧成瓷”,简称“二素瓷”或“二次瓷”。

卵白釉瓷的主要产区在今江西省的抚州市,早在宋元时期这里就已经有一座规模不小的瓷场了,到明代更是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官方窑厂,据说烧出的瓷器还要送进宫里使用呢(⊙﹏⊙)……不过可惜的是,这座明代官窑在清代后期的时候因战乱而停烧了,所以没有延续下来。目前我们能看到的“瓷母”真身都是清末民国初期的东西了,当然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贲婧瑶贲婧瑶优质答主

原始瓷器起源于中国,是瓷器的始祖。距今 4000-5000年前,中国已开始制造原始瓷器。在马家窑文化中即出现用于装饰的釉陶,以后在河南龙山文化城址中,发现有蛋壳黑陶,表明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初步掌握施釉和窑炉控制技术,为制造原始瓷器奠定了基础。

原始瓷的烧成温度在1200℃以上,胎体已基本烧结,吸水率不足1%,胎体普遍呈灰白色,基本不含有机物,表面罩有高温釉。原始瓷器虽然在外观和现代瓷器很接近,但一些物理指标略低于现代瓷器的标准,如烧成温度、吸水率、可塑性、硬度等指标,故称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是在原始青瓷、原始黑瓷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约在商代烧制成功,西周时进一步发展,春秋时日趋精致,战国时达到顶峰,两汉时期逐渐衰落,前后延续约1000余年。目前发现原始瓷的窑址多在南方,北方向少。如烧制原始青瓷的窑址浙江就有30余处,烧制原始黑瓷的窑址有10余处。

原始瓷器品种不多 , 以尊、豆、盅、碗、盘盆、钵、罍、盂、盂、罐、盅、洗、小口长颈折腹罐为多见。原始瓷器的装饰方法有拍印、刻划和堆塑等。装饰纹样有夔龙纹、饕餮纹、云雷纹,有弦纹、涡纹和折线纹等,晚期还有莲瓣纹。

原始瓷器的产生,为瓷器的烧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原始瓷器传到朝鲜和日本,推动当地制瓷工艺的发展。 从原始瓷器到瓷器,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变革,它使脆弱的陶器一变而成坚硬的瓷器,不仅抗腐蚀性能大大加强,而且经受的温度也增加到1300度的高温。瓷器的化学成分比较稳定。

在古代,西亚地区的居民使用金、银、陶器进餐,饮食与器皿接触而产生一些金属的化学物质,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而东方的中国人使用瓷器进餐,保持了长期强健的体质,这就是东西方人体体质的重要差别。瓷器在使用中所产生的良好的生物亲和力,使它后来传遍世界,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原始瓷器是重要的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资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