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地方姓印最多?
我在《中华姓氏大辞典》里查到“印”姓的来历,据说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上古时候有一个诸侯国叫“邘国”(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国君氏族都姓“邘”;后来周武王灭掉邘国,把武庚封在这里,改号“殷”,姓也就改为“殷”了。这段文字后面还有一段注解,说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国君原来姓“姬”,国灭之后,其族人便以国为姓,姓“韩”。我又查阅了一下《史记·韩世家》,果然有这样的记载: “初,桓公无子,其妾贱之。庶长子奋,字季。侍妾生子庄,字昭侯。昭侯十年,逐其公子。十一年,昭侯卒,太子须即位,是为宣惠王。世称僖王、文王。 昭侯元年,秦献公卒。四十二年,昭侯十六年,齐威王卒。四十五年,昭侯二十四年,周天子命召桓师赐韩侯。”
这样看来,这个“印”姓的确是来源于“卬(仰)”姓,属于音变而来。 至于说这一支迁到云南之后,为什么又会把这个姓给改了?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因为当地土著民族语言里发音和这个“卬”比较接近的一个词就是“因”“银”或者“鹰”,而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往往对南方的称呼就是“蛮夷之地”——既然已经属于蛮夷了,就干脆换个蛮夷的姓吧!所以,这种名字的更改,其实是一种文化认同,而不是来自官方的强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