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比美国强吗?
首先明确两个点:第一,中国古代王朝中,汉唐实力是远超其他朝代的(宋明两朝其实也不差);第二,清朝综合实力是不如明朝的。 然后我们就可以讨论这个问题了——汉朝强大吧,汉朝打匈奴打得那叫一个爽啊!霍去病几万人马就把匈奴打穿了。但是汉朝打得是游牧民族匈奴,而不是美国这种工业国。而且汉朝的骑兵是相当厉害的,但是,宋朝的骑兵并不弱于汉朝,而宋朝的步兵却远逊于汉朝。
唐朝呢?李靖带着几百人突袭突厥可汗营帐。但是唐朝的战斗力也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上的——唐初的府兵制度让唐朝能够养得起一支全副武装重装步兵集团。而且别忘了突厥可不是美国,是个游牧民族,唐军能够长途奔袭,突厥骑兵再快能快过飞机大炮? 所以看汉朝唐初我们是能找到中国碾压外国的案例的。但看宋朝我们就发现,有时候优势在我方,比如辽金时期,我们往往也能做到“赢多输少”,但在一些关键战场上(尤其是南宋)却是被完虐,比如靖康之耻、崖山之战等等。
那为什么宋朝会输得这么惨?因为人家是有战略目标,有战略规划,而咱们宋徽宗赵佶跟在花剌子模蒙古后面当跟屁虫的时候,是完全没有战略自信的。打个仗缩手缩脚,一败涂地。最后只能认怂,把首都一搬再搬。 所以你看宋朝虽然穷得响叮当,但就是没人敢惹。
元末红巾军面对蒙古铁骑丝毫不惧,与蒙元死磕到底。朱元璋就是借着红巾军的声势才起家的。清初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也是连战连捷,打到北京跟玩儿似的。可是明朝末年百姓是一天比一天穷,官逼民反,农民起义不断。
最后袁崇焕拿着尚方宝剑跟皇太极谈判去了。 那么回到问题:古代中国强吗? 强,但不是最强大。甚至也不是天下无敌。但中国人总是有战略自信的。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是就职演说中非常经典的部分。新任总统们要在这个充满象征意味的时刻向公众传递信息,因此,在就职演讲中,新总统会阐明新政府的施政方向和未来政策。
在就职演说中,新总统们要回顾过去,描绘未来,因此,这里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我们通过分析19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并以量化和文本分析的方式,构建了分析现代美国政治变迁的一条脉络。
我们搜集了19位总统的就职演说原文,并将文本分别导入两套软件中进行分析。第一是Lisaw软件,它会计算文本的词汇使用情况,例如,文字量、平均句子长度、从句数量、主动句和被动句的数量等要素。第二套软件是Flesch Reading Ease Test软件,它会根据文字量、句子长度、从句数量等一系列指标对文本进行评分。
评分的意义在于为文本打上“难易程度”的标签,方便在不同文本之间展开比较。例如,一份100分的文档被界定为“非常容易”阅读,而一份0分的文档则被界定为“非常困难”阅读。这两套软件都能够帮助我们从量化角度去认识就职演讲。
就职演讲的量化分析
通过分析量化数据,能够得出关于19位总统的演讲风格、施政纲领甚至执政能力等问题的初步答案。
词汇使用情况
2009年就职演讲的词汇量已经比1961年翻了一番,增加了1000个词,2009年的演讲大约相当于1961年的两倍。但是,2013年的演讲词数下降到了“低位”,在1400个词左右,与1980年代的平均水平接近,但仍然远高于1960年代的平均数,而2017年,演讲长度继续缩短,为1150个词,比四年前又少了250个词。演讲长度越来越长可能跟现代国家政治问题的复杂性有关,但2013年比2009年字数大幅减少的情况值得思考。
演讲者需要向公众传递更多信号,因此,表达上可能更加具体,也就增加了演讲文本的长度。2013年演讲文本长度下滑可能跟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在奥巴马时代,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很多问题上存在激烈对抗,因此,为避免被对方挑刺,总统在就职演讲中选择了“更包容、更保守”但不一定更加“具体”的文字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