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邮票是谁发行的?
1853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南阳路16号(今光复路)开设了一家经营外贸的商行--“新昌”号。老板是南洋富商伍乔璋。他除了经营外贸外,还从事一些金融业务。 当时,国内通信主要靠信筒投递或专人传递,费用较高且不便。为了节省传递的时间和费用,加快通讯速度,伍乔璋于1878年8月发行了一种信件递送凭证——“申江商业汇票”。
这种票据上面印有图案、字号、号码等,并有“凭票持到上海县城内各钱店,随时兑付”字样;但并不贴在信件上送去投递,而是寄信的人付了邮资后,由收报人拿着这张纸到指定地点领取信件。当然,这种“邮票”只能是上海的特许发行,其覆盖的范围也仅仅局限于上海一隅。但它却是真正意义上的“邮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枚邮政邮票。
后来,“申江商业汇票”进行了改良并正式命名为“新创邮政汇票”,于1894年在浙江瑞安开始使用。此后,它又在江苏、广东等地流行起来,但范围仍然被局限在口岸城市。直到1896年,大清邮局正式成立后,才逐步取代了这一制度。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由英国发行的,但中国的第一枚邮票不是由中央政府发行,而是由香港殖民政府发行的。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后,中国出现了近代邮政的萌芽,中外商号和外国传教会开始在通商口岸开办邮政业务,并仿照英国的邮票样式,印制和发行了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是清朝海关试办邮政时发行的邮票,共有高8分银(绿色)、1角银(蓝色)、2角银(红色)三种面值,图案为一条五爪飞龙,周围环绕有云纹和锯齿纹饰,故称为“大龙邮票”。“大龙邮票”由英商“伦敦字花公司”承印,1878年7月24日起使用。
大龙邮票的发行,反映了旧中国被殖民统治的历史痕迹,它是中国第一枚官方邮票,也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先驱和里程碑。大龙邮票存世很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一枚大龙邮票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的面值,成为价值连城的邮品珍宝,受到国内外集邮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