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都有哪些知识?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刚好在《金融博览》2017年5期上发布了一篇关于人民币发行数量的文章 ,题目是“中国的人民币发行理论与实践”,作者是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周承恩先生。文章较长,这里将重要内容进行摘录。(由于字数限制,文中省略了部分数据) 首先指出一个误区,那就是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除了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之外还有公开市场操作这一项。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行为。现在央行主要采取的是短期贷款的操作方式,具体操作是每天通过公开市场卖出(买入)国债和央行票据,到期买回(卖出国债)。这样操作的结果就是央行一天减少(增加)的货币供应量是等量,但是整个经济的货币总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金融机构通过同业客户会将资金借入(贷出)给实体经济,而实体企业对资金的渴求又会反过来促使金融机构继续购买(售出)资产。如此循环,最终实现货币总量的调控目标。
接下来谈谈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我国每年新增的人民币都去哪里了?根据上面的说法,应该都流向了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那么这些金融机构拿到的钱是不是就全都给了企业呢?当然不一定,这其中很可能的一部分要作为超额准备金留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因为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比例不能低于95%,剩下的5%才是可以放贷的比例。所以最后能够提供给企业的资金其实是小于新增货币供给的。
另一个人们关心的话题就是央妈那天天变化的基础货币和M0、M1、M2到底有什么关系,怎么确定哪一个指标更合适呢? 其实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这些数值都是衡量不同范畴的货币供给指标。
简单说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储蓄账户的资金; M2=M1+定期储蓄账户的资金; 上面几个指标相互之间存在着联系,但不是绝对的关系。比如我们为了刺激消费可能大量印发钞票(即增加M0)但是消费者手里的钱并不会立刻变为更多的纸币,而是先变成电子货币存在于银行账户中(M1),只有那些不愿意存起来的钱才会换成现金M0。因此M0的增加不会立刻就体现在物价上,而是要经过M1的传导才能达到Cpi。
不过如果央行想要直接提高居民实际收入的话也有办法,那就是发放现金补贴而不是直接印钞。只要居民拿到了补帖就会改变消费结构,让商品涨价(因为消费结构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如果真的是要直接印刷钞票的话也要考虑到通胀的问题,毕竟纸币也不是随便就能发行的,否则早像津巴布韦那样乱印钱了。
人民币防伪知识:人们通常将机读防伪和眼观防伪总称为人民币的“技术性防伪”特征,而将隐形图案、光变油墨和水印等防伪技术称为“公众防伪”。公众防伪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必借助于仪器和设备,用眼睛和手就能方便地辨别其真伪,符合钞票便于流通的要求。
水印:是造纸过程中通过改变纸张纤维的分布而形成的图案。由于水印图案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具有易于识别、成本低等特点,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根据水印图案与周围有无明显边界线和边界线的清晰程度,水印图案可分为多层次水印、黑水印和白水印三类,目前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有毛泽东、工人、天安门、月季花、五星古钱、100、50、20、10、5数字等诸多水印图案。
安全线:是印钞专用的嵌入纸张内部且具有一定磁性或能透光的专用金属线,又称为金属丝线。金属丝线可印制成为全埋式、开窗明暗结合式、全息式等安全线,在印制钞票纸张时可将安全线与纸张融为一体。由于人民币印制过程中的特殊工艺条件,使制成后的安全线,不但具有较强防伪性能,还具有便于点钞机识别的功能。
隐形图文:是第五套人民币的一项重要防伪特征。在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面额数字等多处,采用凹版雕刻工艺,形成一个看不清具体内容但有凹凸手感的图案。用手指在图案上反复摩擦,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凹凸手感(50元、100元正面左下角1/4圆弧内可见隐形图文,50元为"50"字样,100元为"RMB"字样)。用眼睛从票面的侧面45度方向观察,可看到正面左下角、背面右下角有面额数字的水印,再从另一侧面45度方向观察,可看到人民币图案(50元的隐形图案为天安门,100元的隐形图案为人民大会堂)。
光变油墨:是一种特殊的防伪油墨,所印制的文字或图案在光线的照射下可改变颜色。第五套人民币应用的光变油墨在常光下,呈现一种颜色,倾斜光线观察则呈现另一种颜色。光彩光变油墨是国际印钞领域公认的高科技防伪技术,目前已在世界上90多个国家的钞票上应用。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纸币的正面左下方,在我国的行名下方有一个面额数字,当钞票倾斜变化不同角度时,面额数字“100”和“50”在绿色和金色之间变化,这种油墨叫光变油墨,采用的防伪技术叫“光变”技术。
以上是第五套人民币部分的防伪特征。“技术性防伪”特征还包括磁性油墨印刷图案、磁性安全线,用点验钞仪可以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