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凸凹版人民币?

上官大明上官大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60年版1角纸币,俗称“凸版一角”或“八角钱”,因正面主图案是“毛泽东头像”和“中国人民银行字样”、背面主图案是“国徽”与“汉语拼音行名”的首字母缩写,故民间称之为“国字一号”或“八角钱”(因该券种票面价值为8角);1975年发行的一角纸币,由于在印刷工艺上采用了凹凸印技术,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凸版一角”,简称“凸角钱”。 上述两角纸币的发行时间虽然相隔15年,但是它们的主图案及颜色都相同,唯一区别就是“凸版一角”的币面中增加了竖线的凹凸花纹,所以又常被区分开来,称为“无号三角钱”和“凸版三角钱”。而2010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的2角纸币则是以“凸版二角”的称谓之延续至今。

关于这两枚角币的设计,要讲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大搞钢”,也就是“一五计划”时期。当时国家财政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利润,为了体现这一特点,设计人员设计了以钢铁为原料的钞票,即“铝锡纸钞”——这同时也是为了让刚诞生的共和国货币更具现代气息。

据《中国货币史》记载:“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三元券(1948年发行,含铸币)、五角券(1949年发行)和二角券(1950年发行),都是由铜锌合成合金制作的,其中以铜为主,锌为辅。这种合金具有硬度适中、色彩绚丽且不易磨损的特点。然而,随着大量铜矿资源的投入生产,市场上铜供应充足,价格大幅度下跌,使得以铜为主的合成金属币的优点变得不再突出。于是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新的材质来制作流通货币。”

当时国内能够用于制钞的稀有金属非常少,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选择了锡和铝作为钞票的原料。因为用两种金属同时做币材,历史上并无先例,且两个金属的熔点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容易黏连,给印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后来还是请来了有“中华印钞之父”之称的韩复东先生出山担任总经理,才成功破解了这套成套设备。由此我国也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自行研制印钞机的国家。 “凸版一角”和“凸版二角”正是以“铝锡纸钞”的方式设计的,只不过在制箔的过程中去掉了氧化层,使得纸钞表面光滑,易于识别。这是建国初期节约成本、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聪明才智的典型范例。

温勇乐温勇乐优质答主

所谓凸版印刷,又称铜版印刷,是传统印刷工艺中较为复杂的一种。采用手工雕刻制版,所刻的版有凸起的线条,因此叫做铜凸版,用这种铜凸版刷印出来的钞票纸张较薄,图像清晰,凹凸感强,具有很强的防伪功能。第一套人民币,除7000元面额的牧马图和5000元面额的蒙古包两种因受条件限制而采用胶版印刷外,其余83种版别全部采用凸版印刷工艺。它使第一套人民币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成为后来发行的任何一种货币所无法相比的珍版,为第一套人民币的收藏奠定了基础。

第一套人民币,由于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加上解放战争期间的战事干扰,因此这套货币的印制条件简陋,印刷工艺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是在战场上或解放了的城市里加班加点突击赶印的,使第一套人民币留下了时代所特有的印制烙印,如有的版别纸质粗糙,厚度不均,水印歪斜,颜色深浅不一;有的行名或面额数字有淡划、暗折,甚至有脱版漏印现象。这一切都是由于当时缺乏足够的技术设备和印刷原料,以及在战争环境中急等发行而造成的,它使第一套人民币蒙上了一层较浓的沧桑色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