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补号怎么判定?
在纸币的冠字号码中,存在一个或几个没有发行的冠字或编码,这些没有发行的冠字和编码称为"残废号". "残废号”中除了一两个可能是正常的印刷错漏外,其他的均为故意安排的“补号”. “缺号”和“补号”都是印钞行业的专业术语,是人为造成的一种特殊号码。 我国发行的各种纸币中都有出现“缺号”和“补号”的现象。“缺号”是在印制钞票时,由于机械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该套人民币某号码段的钞票缺少某个号码的纸币。为了正常流通使用,就采取在后序工序中添加的办法,即增补此号码段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这种在流通的货币中带有追加编号的叫“补号”,而在新增加的编号中又有可能发生错误,这就需要“再补号”来纠正。从理论上讲,任何一张钱币都会有它的“补号”。当然,有些特殊的钞票如奥运钞、航天钞等采用特殊的防伪纸张使其不易被肉眼直接识别。当一种号码段被全部用完时,“补号”就被引入,此时“补号”又称为“续号”;如果某种号码段仅部分用完,则在剩余的号段里引入“补号”,这时“补号”又被称为“充号”。无论哪种形式,都表明了钞票是一种不可复制的产品。虽然人类科技日新月异,但目前的印刷技术还不能达到完全复制的程度。
“补号”的出现更加证明了钞票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也使纸币成为了有血有肉的鲜活货币。 那“补号”是如何被判断出来的呢,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将纸币正面朝上,手指轻按票面与票面相互摩擦,如果发现有不规则的线条或点墨,则很可能是“补号”。因为“补号”一般是用胶印的方式增加的,因此表面较其他部位粗糙且不均匀。 2、可以将两张小面额纸币轻轻重叠在一起,然后找到其中比较明显的编号,看看它前面、后面的号码是否正确,如果不完全正确就是“补号”。
3、将纸币正反面朝向不同方向折一次,如果有数字或字母出现,则是“补号”。 因为“补号”是后来用胶印工艺增加上去的,所以在纸币的正反面都会留下痕迹;而纸币在印制过程中,由于纸张薄厚不一、印刷工艺不同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磨损,也会导致正反面的字符出现颠倒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