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大吉玉带勾吗?

黄莹黄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今天可以见到的清代玉带钩,基本上都是用上等优质玉石做成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装饰十分华美,这实际上是皇室及达官显贵们的装饰用玉。但是,我们很少见到有清代大吉玉带钩流传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带钩的历史非常悠久,但玉带钩却出现得比较晚,在距今2000多年到3000年以前出土的文物中所见到的大多数都是金的、银的、铜的,就是很少有玉的。带钩传到汉代的时候,它的形状和以前没有什么变化,也依然被人们当作束腰革带的挂钩来使用,只不过材质上出现了许多变化,特别是玉带钩在汉代也出现了,并且相当精美。

到了唐代,带钩已经从一种实用器物演变成了一种装饰,带钩的主要功能已经不是用作束腰的挂钩了,而是人们用来佩戴玉饰的一种工具。我们今天看到的唐代带钩,一般都是上半部是钩,下半部是盒,这说明带钩的用途改变了,人们利用带钩来装些祛邪护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

在唐代,带钩上盒内的装饰物,主要流行用石、玛瑙、水晶打成的佩,还有用金银丝嵌就的花鸟图案的佩,而流行用玉做上钩的却极少,上钩用玉、下盒用金的更为少见。唐亡之后,宋、辽、金、夏各代仍然沿用隋唐遗风,带钩的形状和用料没有多少变化,仍然是一钩一盒之物,但盒内的装饰用玉却大大增加了,并且图案也出现了变化,吉祥图案被普遍使用起来。

但是,玉带钩发展到明代时,盒装形式不见了,钩体发生了很大变化,钩面加宽,钩身被拉长了。带钩上的纹饰,也摆脱了隋唐时期的传统风格,图案纹饰更趋简单,这可能与明代提倡节俭有关。带钩上的纹饰还和金属工艺、漆工艺及纺织品的装饰风格相似,图案也由传统的花鸟纹饰转变为以文字装饰为主,吉祥文字得到了广泛使用,如“长寿”、“吉祥”、“宜人”、“称心”、“如意”等,而且,明代时期钩体用玉大大增加,出现了“玉带钩”,如黄玉长寿字带钩、黄玉双螭纹带钩、白玉双龙纹带钩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流行用文字装饰的玉带钩中,出现了“大吉玉带钩”,这可能和汉字“吉”与“集”同音有关。中国劳动人民一直有集邮、集古钱、集字等爱好,俗称“集五福”,所以用“大吉”字装饰带钩就十分吉利,这可能和带钩具有护身装饰意义有关,也可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吉玉带钩”在明代以后极为流行,清代也十分盛行,但到了今天,我们却几乎见不到有清代“大吉玉带钩”流传下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清亡以后,封建思想统治结束,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玉器不再被看作是“避邪”和“护身”的吉祥物了,人们也不再讲究什么“五福”了,玉带钩失去了“护身”和“吉祥”的意义,所以,用作装饰的玉带钩就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大吉玉带钩”等吉祥饰物也就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上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