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叫佛什么讲究?
挂饰源于佛教,称“念珠”,本是佛教用以记数念诵菩萨名号的工具。通常以持108颗的菩萨名号为一数,用线连续结珠成串,便于手持记数念诵。又因它随身佩带,便于修行,常被人们称之为手串。手串文化博大精深,它的讲究有很多:
1、佛头。在整条手串之中最大的一颗珠子,一般多为材质不同的珠子。手串计数的主要标记,一般绕回的时候从佛头后面开始重新往后数,佛头不能随便越过。同时,佛教中有度化众生、普渡众生之说,也衍生出了“佛头”的说法。佛,本是成道者的通称,佛教认为人具有佛性,只是目前被“妄想执着”掩盖,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成佛。佛头和108颗念珠结合在一起,便象征着我们以虔诚的心去求佛,佛会度化众生。念珠佛头的大小和本身珠子的形状是相对应的,以求整体美。
2、隔珠。在佛头后面和其它珠子隔开的珠子。隔珠,也叫"数珠隔"。佛教中,108颗念珠为一串,为了避免回绕的时候混淆记数处,在佛头后面都用一颗形状不同的珠子隔开记号,称为“隔珠”。隔珠在佛教中也叫"弟子珠",其大小一般与本珠一致,形状多为扁圆形或者橄榄形,数量有的只有一颗,隔在佛头后面,有的为三颗或者五颗,有间隔记号和装饰的作用。佛珠配戴讲究“左配金刚,右配观音”,所以上、下搭配配戴,更能彰显佛珠的深邃内涵。
3、记捻(tian)。佛头和隔珠之间的丝线上的打结部分,为了串线后防止珠子松散,一般会每隔一两颗珠子打个结。佛教中有“记捻”一词,在金刚经讲记中提到,在初发心的菩萨修行中,需要经历52位次,才能成就佛果。每一阶段都需要我们不断反复修行,最后圆满一切菩萨行。因此,记捻也有记录菩萨修行位次之意。
4、金刚结。珠子串好之后,佛头后面的结。据佛典记载,在古代印度有种“金刚”兵器,坚固锋利,能摧毁各种障碍。因此后世多以金刚譬喻坚固、永不朽坏的物体。同时又用"金刚"来指称佛语,佛的语言被称作是“金刚语”,以此比喻佛法如金刚般坚固,永不坏灭。
佛教中也有很多金刚护法,如常见的护法四天王也是"金刚"身份,西方极乐世界也有“二大菩萨、八大菩萨及无量无数诸菩萨众,无不是从无量无数劫中,安住(坚持)勇猛精进的大菩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