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文开国纪念币价值多少?
此枚“中华民国十文”币正面珠圈内铸“十文”二字,上下有“中华民国”四字直读,左右铸“金币图案”两枚,币外缘铸六瓣星花,每瓣以圆珠点缀。钱币背面上方为稻穗花饰,中间铸一“泉”字,下部铸“T•AO”字样和一横杠,其间又有一枚四瓣小花饰物,钱币外缘铸六瓣星花,每瓣以圆珠点缀。中华民国银币十文币的特征是民国币制改革所决定的。据史料记载,民国成立后,在“币制划一”的号召下,1913年民国政府依照欧洲金币本位货币制度,并参照美国币制,制定《中华民国币制条例》,将银币定为本位币,以银币一元与铜币十枚的货币单位,依国际货币交换关系确定本位币与其他银币的比价,规定银元为库平纯银七钱二分,银币之辅币为银角和银分,铜元之辅币为铜角和铜分。银元与其他银币的比价为1∶10∶100,银元与铜元的比价为1∶100,铜元与铜角比价为1∶10。币制改革后,银币与铜币的辅币关系已确定。由于以银元与纯银七钱二分挂钩,所以其辅币单位十枚铜元,即应与七钱二分银的十分之一,即七十二厘银的重量相一致。也就是说,《中华民国币制条例》规定铜币十文重量应与银角大小相等,即重七点二厘银。银角的英文为TEN.CENT.S(ten)即为十枚分币之意,“CEN”即分币(CENT)的缩写。因当时有将角币叫角子的习惯,故而民间将十文铜币的英文译为“T•AO”。
十文铜币作为角币的本位币(即十枚分币)发行,但因当时币制尚未统一,且铜料来源也未解决,十文铜币仅试铸样币,故未大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