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的画有收藏价值?
一个画家能够以技法著称于世,必有所本,亦必有所传。一个画家如果在自己的艺术生涯开始时,便能寻得自己所本,而又能够将之发扬光大并独树一帜者,那便是可造之才了。
画家的创作技法是他的风格形成的主要依据。他通过技法对绘画形象作种种处理,以构成独特的风格魅力。一般说来,技法风格的发展有迹可求,通常要经历仿照别人技巧的学步期、自我探索的形成期和风格定型的完美期这三个阶段。
我们在购买作品时若想把握其价值,在这一点上可以作以分析:一般来说,一个画家在学步期所作的作品,大多不为藏家所重视,因为它没有鲜明的风格特点,从投资或收藏角度看,没有增值空间,如有的画家专攻张大千山水、黄胄人物、傅抱石山水、徐悲鸿、李可染,这类作品就很难为市场所认同。一个画家在技法风格形成期所作的作品,往往是最有个性魅力的,并能反映出他艺术追求的历程。这一时期画家的作品大多是他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是画家的“童稚之作”,是最为可贵也最富于生命力的艺术创造,如张大千在抗战期间游历敦煌临摹壁画,徐悲鸿抗战期间在新加坡的义卖,李可染在黄河之滨、井冈山、桂林、三峡、东海写生,都有大量这样的作品,是为画作收藏者的首选。一个画家在完美期所作的作品,一般已炉火纯青、技艺超群,但往往过分熟练和程式化,应酬之作较多,个性色彩较淡化,从艺术创新角度看,可少有期待,如黄胄70年代的毛驴和人物,李可染80年代的牧牛和山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