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还有龟钮铜印章吗?
清顺治元年(1644)至五年,清朝制度沿用明代,六部等官员的印章及各省官印仍用铜铸龟钮印,顺治六年,根据大臣奏请,才改用金铸满汉文合璧印,用鼻钮,俗称“鼻纽金印”。
顺治七年又下令废除金印,恢复用铜印,但仍然保持用鼻钮印的习惯。所以清代各部院衙门的印章,多数是铜质鼻钮印,也有兽纽或龟钮的,尺寸大都在8—10厘米之间,印文为阳文。这些印章都由工部铸造,颁发。
后来由于机构的改革和扩充,新添设的衙门的印章不再从工部领用,而由本部门自己铸造。因此,自康熙年间至清末,大小官印多是鼻钮形式,尺寸大小不等,印文有阳文,亦有阴文,用青铜或黄铜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