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鉴定清代朱砂墨?
清代朱砂墨有清宫内务府颁发贡墨的,有造办处自造的,也有墨庄进呈的。内务府颁造贡墨,都是成批生产,落款有“乾隆年制”、“嘉庆年制”、“同治年制”等。而造办处自造的御墨,数量不多,墨品精良,落款有纪年的“乾隆御墨”和“嘉庆年制”等,也有记月的“嘉庆元年仲夏月御墨”,也有刻皇帝御制诗文和年款的。
清墨的墨质、造型、图案、工艺水平在明代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以桐油烟和漆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清墨,出现了色泽黑亮如漆的“亮烟墨”。清墨的造型工艺上出现半瓦式和圆柱式。图案的内容除了描绘历史故事、神仙人物及动物花鸟外,还有纪年、纪地、纪事、山水胜迹及金石碑版等,图案清新,题材广泛。清墨的款识,除继承明墨遗风外,由于版画的兴起,制墨图案以木刻水印套版印刷为主,还有少量用铜版和石版印制的。图案和款识用墨印或朱印钤盖在墨的两面。图案有彩色的,也有单色的;款识有楷、隶、行、篆各体。
清代乾隆年间,制墨、摹刻印款和装潢的艺人都集中到徽州的休宁、歙县、婺源等地区,故这三个地区在清乾隆以后成了著名的制墨、刻款和装潢的中心,制墨业空前繁荣,有“天下之墨,歙砚推于徽”和“徽州墨,人间天下无比”的说法。因此在18世纪中叶,徽州出现了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胡开文四大制墨名家。尤其是曹素功和胡开文两家在清乾隆以后相继发明了用桐油烟和以各种植物油烟制作高级朱砂墨后,徽墨名声大振,逐渐独领风骚,驰名海内外,成为中国朱砂墨的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