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币十文钱值钱么?
一般而言,清代大钱中面值低者存世一般都比较多,因为铸造量十分巨大,所以绝大多数清代小平铜钱本身的价值都不高。虽然清代大钱中也有大量的低面额品种,但与小平钱相比,数量还是少得多,特别是制样钱,更是价值不菲。这里介绍一对罕见的清代十文铜钱制样钱,其大小不一,小者直径44毫米,重52.56克。面文直读“乾隆通宝”,背面星官纹居中,外环满文宝名及汉文“当十”楷书面文。该钱面背文字地张均精巧规整,雕工精湛。
清乾隆年间,由于市场上小平制钱供不应求,私铸现象极为严重,伪造的钱币充斥市场,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为了打击私铸现象,规范清廷货币的铸造和流通,乾隆皇帝在1739年下令铸行当十大钱,由工部、户部和兵部参与铸行。当十钱在乾隆二十四年到四十六年(1759年-1781年)的32年间间断地铸造。
当十钱的铸造中心是汉、满文“宝浙局”。它在乾隆初年就向户部、工部、兵部缴纳铸钱的耗铜和“盈余”钱,即向朝廷上缴所应上缴的部分。宝浙局是造办处主管的铸造局,专门铸造进呈皇帝的御用器物。乾隆皇帝曾下令铸造“乾隆宝货”,规定制样钱由宝浙局铸行。宝浙局铸行的小平“乾隆通宝”制样钱,其质地、成色和工艺质量水平,都超过清廷其他各地铸钱局。清乾隆年间铸造的面文为“乾隆通宝”的铜币版式十分丰富,如小平钱、当五钱、当十钱、当五十钱、当百钱、当五百钱、当千钱等,其中当十钱就有折五钱型和折十钱型大小不同版式的当十钱。
折五钱型的乾隆当十钱和乾隆通宝小平钱大小相同,只是当十钱的铜质要好于小平钱,当十钱的背面是用楷书书写“当十”面文。而折十钱型的乾隆当十钱,其直径在42毫米左右,重约在50克左右(较普通的乾隆通宝小平钱大一倍),钱体厚重,铜质精良,面文为直读“乾隆通宝”四字,背文以满文“宝浙”记局铭,记局铭外是一朵星官纹,星官纹外以楷书书写“当十”面文。
乾隆当十钱版式独特,铸工精良,其铜质十分精良,制作工艺精湛,雕刻技艺十分细腻,铸制水平远远超过同时代普通的“乾隆通宝”小平钱。在当时,当十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当作“艺术珍品”来收藏。当十钱在清代铸造流通期间,由于形制独特,铸工十分精美,深受当时收藏家的喜爱。当时在社会上也有极少数人私下仿铸当十钱,清代嘉庆年间这种风气越发严重。
目前发现存世的清代十文钱币真品不多,笔者介绍的这对清代十文钱,是十分难得一见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