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什么时候开始流通银元?

淳于鑫龙淳于鑫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银两制度的缺陷暴露得越来越明显,计算繁琐、成色不一、价值低廉,不便于流通,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光绪二十二年(1896),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朝廷奏请拟建银圆局,经光绪皇帝颁发上谕准奏后,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广东开办了我国第一座银圆厂—广南银圆铸币厂,铸造“广东银圆”。广东银圆铸造后,以其成色足、信誉佳而风行沿海各省,其他各省纷纷仿铸,并在中央政府的批准下筹建银圆局铸造本省银圆流通。

民国建立以后,中央政府致力于统一币制,于民国十五年(1926),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铸造银币条例》,规定银币纯银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作为国币通用全国,各省原有的铸币厂一律裁撤。至20世纪30年代法币改革前,中国各省铸行流通的银元,主要有以下几种:

广东银圆,也称“广东鹰洋”,正面中央为“光绪元宝”四字,顶部为“广东省造”、底部为“库平七钱二”字样,背面正中是一头展翅欲飞的雄鹰,周围为“民国××年”等字样。

墨西哥银圆,俗称“鹰洋”,是银本位制的银铸币,是第一个大量流入中国的外币。币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1821年至1866年间铸造的鹰两,重库平7.5钱6分,合12.38871克,正面为一对鹰爪抓住一条蛇,鹰两上有五个五角星,周边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有“REPUBLIB-MEXICANA”,意为墨西哥共和国;两种是1867年至1922年间铸造的鹰圆,重库平约7钱3分,合12.00752克,正面为一个头戴王冠的幼年拿破仑头像,背面上部铸有墨西哥国名,下部为银币价值单位“壹比索”,四周有17颗五角星和一橄榄枝。鹰两和鹰圆均有银币的通用的标记。

中国台湾银圆,1886年起正式铸造发行日据前的台湾银币,1886年至1900年台湾铸行银币,币面文字有汉文、满文和番文。正面中央为满文“宝台”、汉文“台湾银行”、番文“台湾通宝”环绕。背面图案中央为稻穗围绕寿字图案,周围为铸行年份。

美国鹰银币,1853年至1873年发行,为美国首枚贸易银币,俗称“小鹰洋”,也称壹圆墨币。正面为一位头戴放射状光芒自由女神像,底部为铸造年份。背面图案是一只展翅雄鹰,鹰爪分别抓着几支箭和一个玉米,鹰胸前是美国国徽,顶部为13颗五角星。

日本明治银圆。1870年日本铸造发行银币,正面是日本明治天皇头像,顶部有“大日本”字样,背面主要图案是日本国徽——日徽三脚大丸纹,周围分别铸有壹圆、伍角和贰角5字,底部有铸造年份。其中壹圆铸造1870年至1887年,俗称“大龙元”、“明治龙”或“龙银”。伍角和贰角铸造于1883年至1891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