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甜白釉瓜棱杯值钱吗?
清康熙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一种酒杯,小巧玲珑,通体洁白,为宫中陈设之器。白瓷是中国出现早的瓷器品种,在我国古代南方地区,北朝至唐代已开始烧制成熟白瓷,北方地区自隋开始烧制,到了唐代形成南、北各具特色的两大白瓷体系。此后,经历五代至北宋的改革和发展,使得白瓷无论是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明清两代的北方瓷器主要以白色为主。
明清时期白瓷可分为两类,一类釉色纯白,另一类釉色白中微微泛青(明代的永乐、宣窑甜白即属后者)。清代白瓷除延续明代的白釉瓷外,还创烧了象牙白和天鹅绒白釉(又叫乳浊白釉)。象牙白是仿明代永乐、宣德甜白而烧造的。仿成化甜白釉始于康熙晚期,由唐英督窑时烧制成功,制作工艺是用氧化铅含量较多的釉,其烧制方法与普通白釉一样,都是一次烧成,但在烧成温度上,白釉比仿成化甜白釉的温度要高,因而仿成化甜白釉的玻璃质感没有普通白釉强,却更接近明代永乐、宣德时烧造的瓷器,釉面象牙一般光亮柔和。
青白瓷是我国宋代景德镇窑(又称"假定窑")烧制的一种瓷器,它是由青瓷和白瓷的工艺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新品种。青白瓷的釉色是一种介于青白两色之间的瓷器,它既有青瓷的胎骨,又有白瓷的釉色,釉色如雨后初晴的天空般清亮洁净象乳汁一般的白色(北宋时景德镇青白瓷呈淡青色,南宋时淡青色加白)。
由于青白瓷在釉色和胎体上,给人以温润如玉的美感,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宋代苏东坡咏瓷诗中曾有"千峰翠色"、"平明一声响碧空"的语句,正是对青白瓷以玉比瓷的生动描述。到了明清时瓷匠们又烧制出了仿青白釉、仿影青釉瓷。仿影青釉是在清康熙时烧制成功,在釉料中加了少许釉果青料,因而釉色比青白釉显得稍深一些。影青瓷是北宋时比青白瓷工艺更加成熟精良的一种产品。
清康熙乳浊白釉瓜棱杯,高5.1厘米,口径10.9厘米,足径1.6厘米,足径3.1厘米,呈瓜棱球状体,上下通体用凸起的瓜棱纹装饰,圈足外撇。通体施乳浊白釉,釉色洁白,釉面平净明亮,胎体细腻坚致,造型轻盈精美,小巧玲珑,为陈设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