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帽花一般是什么玉?
清代玉帽花一般为和田玉,和田玉有山料和籽料之分。山料产自山上,呈棱角状;籽料产自河流中,常年受水流冲击而呈鹅卵石状,在清代以前的玉器中,籽料使用很少,所以要注意籽料老工与新工的区别。从制作工艺来看,清代与明代有很大区别,明代玉器厚实粗壮,刀法简洁,多出以线条造型为主,粗犷厚重;清代玉器,特别是中期以后,因皇家玉作的官派风格影响,大多琢制精美繁缛,富丽华贵。清代玉器的纹饰也与明代有很大差别。明代玉器多用简笔装饰,纹饰较简洁,龙纹怒目大眼,鬃毛短而少,龙爪粗短有刃,呈风车状分布,足趾间的软皮较明显;清早期龙纹与明代相似,中期以后龙纹细润,发际、鬃毛多且细密,龙爪纤细,五爪间的软皮很少见,五趾呈并列分布。
明代玉花饰图案简洁、刀工简练,纹饰内外琢磨光洁,花瓣之间起棱线,花心有放射水线纹,花托窄而薄,呈扁平盘状;清初玉花图案精细多姿,刀工细腻精致,花心的水线呈同心圆纹,花托宽而厚,呈葵瓣托状。在玉质方面,玉帽花多用青白玉和青玉制作,明代玉帽花白色部分不匀,多呈棉絮状,青色部分杂质较多,玉质不够纯净;清代玉帽花青白玉玉质较均匀,青玉玉质比明代纯净,玉色莹润。此外,明代玉器受当时低温烧釉技术的启示,采用在纹饰部分或整个背面施以均匀的玻璃釉的方法,使玉器具有华丽的色彩,故玻璃釉多出现在明代玉器上,清代基本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