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变釉瓷器如何辨新老?
明清时期有许多窑厂专门烧制窑变釉瓷器,如景德镇窑和禹县钧窑。这两种窑场烧制的窑变釉各有特色。“官钧”瓷器的釉色以玫瑰红为贵,海棠红为优。钧窑瓷釉的特殊之处是釉中常常出现蚯蚓走泥状的裂纹,这是钧釉在冷却过程中的收缩开裂纹。钧窑瓷器的另一特征是在月白色底釉上吹有蓝色的斑点,蓝斑的形状各不相同,如天青釉上的月白斑痕,玫瑰紫釉上的海棠红班,色斑在釉下,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康熙,雍正时期景德镇仿烧的钧釉颜色有玫瑰红,茄皮紫,葱葱绿等色,当时也称为“炉钧”。窑变釉瓷器是雍正时期官窑仿钧瓷的成功品种,其造型有瓶、盘、碗等。釉面颜色以蟹黄色和玫瑰紫为主,有些器物的口沿部分有月白蓝斑的釉色。由于这类窑变釉与钧瓷有明显的区别,故在釉上题有“窑变”二字,并有“年制”款。
仿制品“窑变”器是清代同治,光绪时期烧的,釉色多为黄绿色,浅橙色,有些浅黄色的釉上吹有蓝色的斑点,青色釉器物有的也吹有月白色斑点,有些器物有蟹黄色斑。仿制品没有红釉,红斑的器物,这与当时景德镇烧成温度及烧制工艺有关。器物造型,器足也与雍正时期不同。仿制品“窑变”器的款识多为“大清雍正年制”,也有“大明成化年制”、“大正宣德年制”的伪托款。青花款字有双圈的。也有四蝠捧寿圈的。鉴定这种“窑变”器主要看釉色,款识外,还要看器物造型与器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