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特点是什么?
洁白似玉,薄轻明透,叩金属鸣如磬,是景德镇瓷器的特点。瓷业工匠们在陶瓷生产、制作中,还创造出薄胎、玲珑、色釉、粉彩、综合装饰等各种精湛独特的技艺,被人们誉为陶瓷“奇葩”。
薄胎瓷是一种以超常的工艺技能和特定的瓷土配制烧成的轻如浮纱、薄如纸、晶莹剔透的“蛋壳”瓷器,是景德镇独有的珍品。其制作始于明代,以清乾隆最为鼎盛,有“千金一器”之说。它以胎薄著称。这种高难度的制作,须由一个技术水平一流的师傅亲自操作完成。他坐在一个小板凳上,用右手压坯、左手捧水洒在坯胎和辘轳上,然后将坯子放在辘轳上边旋转着朝一个方向不停打磨,使其在湿滑中变薄变轻。成型的坯体最薄处仅0.3毫米至0.5毫米,厚处也不过1毫米。
在清代已有“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灸融,摩挲掬在手,防颤玉玲珑”之说。玲珑瓷又称“米花”,是在瓷器上用刀划出米粒状的孔洞,经施釉烧成后,造成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犹如“蝉翼”、“鸟毛”、“鱼籽”,人们形象地称之“卡破”。
景德镇的色釉是用不同配方的釉料施于釉上或烧成后再涂釉上,经高温或低温烧成。色釉的种类繁多,有以颜色的浓淡分出的青与绿,乌与黑,葱与兰等;也有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的紫金釉、紫红釉、深金黄等;还有宝石红、茶叶末等自然色。1978年烧成的7000多种颜色釉,堪称色彩王国。粉彩瓷是景德镇的 “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瓷在彩绘时用含砷的“玻璃白”材料作为白色颜料及彩绘的粉质,使构图层次分明,粉润柔和,画面具有工笔设色的效果,所以又称 “软彩”。粉彩瓷始创于清康熙晚期,经雍正朝的推广、创新,至乾隆朝已发展非常成熟。
综合装饰瓷产生于建国后。由于景德镇釉上、釉下装饰手法多样和色釉种类繁多,艺术瓷匠师便借鉴国画、油画、漆画、版画、剪纸、浮雕等艺术,巧妙地将多种装饰技法综合运用在一个图案上。所制成的陶瓷色彩纷呈、艳丽多姿,图案丰富多彩,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