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款的瓷器值钱吗?

孙若楦孙若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款识在器物上由来已久,但题写年号款的成熟瓷器从明代开始。明初洪武釉里红器上开始出现年款,楷体,四字两行,书于器里心,楷法端庄,笔力遒劲。但洪武款识只见于色泽鲜艳的釉里红上,青花器上不见款。永乐起通行“永乐年制”四字双行双圈款,楷书,端正清秀。青花、白釉瓷、红釉瓷上都有。永乐、宣德两朝款字书写工整,笔画有力,清秀典雅,极富艺术欣赏价值,历来倍受青睐。

成化年号款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双圈款,还有“大明成化年制”或“成化年制”四字双行无边款。成化款字笔画纤细有力,双点上挑的“明”字成化时最突出。弘治时,双圈款多,无边款少,款题位置普遍较高。正德时,楷书款以“正德年制”或“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直款为主,“德”字“心”上无一点,历来受藏家喜爱。

嘉靖以“大明嘉靖年制”款为主,以青花和楷书字体变化大而著称,常见六字双行双圈款,也有四字或六字横款。款字普遍写于器物底部,少有写于腹部的。青花色浓重,蓝中泛紫。楷书由“翠花体”向“松竹体”发展。“翠花体”字体丰满,笔法有力,结构紧密,“松竹体”字形变窄,“竹”字用笔横直不分,体态不稳。万历款以“大明万历年制”青花楷体双圈款为主,多写于底部,写于器口沿的也不少。楷书万历款字大小不一,松散无力,书写潦草,带有明显隶书体风格。“万历”两字常常连写,而且字间距较大。

清代款识仿明者极多。顺治款较少,一般为“大清顺治年制”三行六字或双行双圈款。书法平实,字体庄重。康熙款书体以楷书为主。官窑器底款以“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双行双圈款为主。早期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笔画较粗,晚期款画细而字体比较呆板乏力,款字外围的双圆圈,早期的清晰,晚期的模糊。康熙民窑楷款,“熙”字少偏旁。“熙”“宣”通用。也有“大清年制”“大清康熙年造”“康熙”两字款等。常见写堂名款或吉语言福的款。楷书盛行,篆书少见。器物底足款字排列形式有四字二行、四字三行、四字四行、六字三行、六字两行。落款位置有底、口沿、腹部、肩部、耳部。仿明代宣德款的较多,多用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清三代款以“大清某某年制”为主。

雍正款多是用楷书,“年”字最后一点有的写成一横。“青”字上半部“丹”字下面有的是一点,有的是两点。“正”字大多数是一横一竖,少数横写,不加点。堂名款盛行。仿康熙、明代成化、宣德款较多。仿款与真款相比,笔势松散无力。

乾隆款与康熙款笔体相似,清秀、工整、有力。字体风格由早期的清秀逐渐变得厚重、苍劲。仿款楷体不如真款,显得松散无力。仿款有“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清康熙年制”,也有仿本朝款的,但真款偏于一侧,仿款居中。

嘉庆时仿乾隆款较多。“大清嘉庆年制”寄托款较少,只有仿雍正六字三行款,字多写在器物底中心。民国时仿清三代款较多。“大清乾隆年制”寄托款的器物是所有寄托款中行数量最多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